傷口及造口護理
人體皮膚破損時就會形成傷口,一般傷口、燒燙傷、褥瘡或是手術的切口需保持清潔,若處理不當,便可能會受到細菌感染。皮膚的老化及慢性疾病亦會影響傷口的癒合,所以認識傷口的種類及正確處理傷口的方法十分重要。
傷口的種類及護理方法
急性傷口:
急性傷口多由損傷引起,如擦傷、割傷、燒傷或燙傷等。當意外發生時,應保持鎮定,評估傷口的位置、其嚴重性及出血的情況,作出相應的處理。沒有異物的出血傷口,可以採用「直接壓法」,在傷口上直接施加壓力,維持約5-15分鐘,以制止傷口出血。然後清潔傷口並包紮妥當,以免傷口受到細菌感染。若止血無效或有異物藏於傷口深處,不要試圖取出異物,以免引致大量出血,應立即到急症室求醫。 如果傷口污穢,尤其染有泥濘或鐵銹等不潔物,而傷者從未接受過破傷風疫苗,或已接受疫苗注射超過10年者,便應接受破傷風疫苗注射。整個療程包括3次疫苗注射,完成療程後約有10年免疫能力。如果是燒傷或燙傷,處理原則應以降温為主,以免熱力擴散至皮膚深層,可以用清水沖洗至少10分鐘,然後再用消毒無黏性敷料包紮傷口。若情況嚴重,便應送院診冶。
慢性傷口:
指無法在4 個星期內癒合之傷口,如壓瘡和靜脈性潰瘍。慢性傷口需以無菌技術定時清潔,再以無菌(防敏感)敷料包紮,以免傷口受到感染,亦可加快癒合速度。傷口敷料之選擇需視乎傷口狀況及護士的指示而定。患者亦須保持均衡飲食(以攝取足夠營養),並做適量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以助傷口癒合。
壓瘡的預防及護理方法:
壓瘡,又稱褥瘡,常見於長期臥床者,是因為皮膚長期受壓、磨擦和潮濕所引起,多見於骨突處,如骶骨、足踝等,故處理原則是定時轉換姿勢,以減低傷口受壓。患者應避免長時間處於同一個姿勢,及增加活動,若患者活動能力有限,需由家人或照顧者代為轉換姿勢。注意避免磨擦皮膚,以減少皮膚受損。為了保持皮膚衞生和傷口清潔,患者要每天沐浴和清潔傷口,若衣物、床單弄濕了或敷料濕透時,便應立即更換。此外,攝取足夠營養以保持皮膚的健康也很重要。
洗傷口程序(換症程序)
換症前的準備
– 在換症前的2小時內應儘量避免掃地、抹塵等工作。
– 保持光線充足。
– 已消毒妥當的換症車(先用洗潔精及水清洗,然後再用70%火酒消毒)。
– 物料:可選用用完即棄的換症包(包括無菌症巾、鉗子、盛器、棉花球、及紗布等)、清洗劑(依據醫生指示)、口罩及手套(需要時)、污敷料袋、繃帶、膠布及剪刀。
– 安排患者於舒適的位置,以方便換症,並要保障患者私隱及避免著涼。
– 換症前用梘液徹底清潔雙手。
無菌技術的換症方法
– 開啟無菌換症包及排好鉗子。
– 將適量清洗劑倒進盛器內。
– 用鉗子將舊敷料除去(若換症包內只有兩隻膠鉗,可戴上即用即棄的膠手套,把舊敷料除去)。
– 如果敷料與傷口黏連,先將外層敷料除去,再用生理鹽水將內層敷料浸濕後揭去。
– 用過的鉗子和舊敷料應放在污敷料袋內。
– 用另外兩隻膠鉗清洗傷口和處理無菌敷料。
– 用鉗夾起沾了適量清洗劑的棉球,由內而外抹拭傷口,每粒棉球只用1次,不斷重複此步驟,直至傷口清潔為止。
– 用紗布將傷口輕力印乾。
– 蓋上無菌敷料,用膠布或繃帶適當地固定敷料。
– 注意整個過程,不要用手觸碰消毒敷料或傷口,以免傷口受污染。
換症的善後工作
– 將所有用完即棄物品放在膠袋內紮緊,並放進垃圾箱內。
– 換症後必須用梘液把雙手徹底清潔。
– 把傷口的情況記錄於安老院院友個人健康記錄內。
傷口感染的症狀
局部症狀:
- 傷口有痛楚
- 紅腫
- 發熱
- 水狀滲出物
- 腐爛
- 異味
- 出血
- 含膿等
全身性症狀:
- 發燒
- 震顫
- 呼吸
- 脈膊加速
- 頭痛
- 噁心
- 食慾不振
- 身體不適等
-
造口護理
包括術前定位、術後護理及其他造口護理,例如結腸造口、迴腸造口、 胃造口及氣管造口等。
-
急性傷口護理
例如燒傷、燙傷及外科手術傷口。
-
慢性傷口護理
例如壓瘡、足部潰瘍及糖尿病所引致的潰瘍。
-
失禁皮膚護理
14天的睡眠訓練計劃可以有效地改善BB和「你」的睡眠質素,甚至感情聯系,讓生活漸漸重回正軌。
1 初步諮詢:與客服了解
– 查詢服務資訊及流程
2 填寫預約表格
– 填寫個人資料、預約時間及所選擇預約的服務
4 確認預約及付款
– 當成功付款後,客服會以訊息通知確認閣下已成功預約
5 安坐家中
在指定日子開始上門服務,ENJ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