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scribe Now

接收最新的健康醫療資訊


* You will receive the latest news and updates on your favorite celebrities!

【大腸癌】腸癌可怕嗎?聽聽專家們從「腸」計議!| 抗癌防癌 全球視野

每月主題



【大腸癌】腸癌可怕嗎?聽聽專家們從「腸」計議!

大腸癌是香港最常見的癌症,是癌症中的第二大「殺手」。

隨着醫學科技不斷進步,大腸癌已經能夠在早期被發現並進行治療,使大腸癌患者的存活率得以提高。然而,大部分患者在治療後仍然可能要面對持久的後遺症。常見的治療大腸癌的方法包括各種手術、化療和放射治療。治療大腸癌的其中一個普遍方法—-造口手術通過手術在身體上造一個暫時或永久的開口用於排泄。此手術會改變身體外觀和機能,即使有衣服遮掩造口,造口袋釋出的氣味和排泄失控等問題,往往會令患者感到身體形象受損,甚至可能出現負面情緒,影響性功能和社交生活。

大腸癌以中老年人群尤為常見。但近年大腸癌也逐漸出現了年輕化趨勢,臨床上步伐有青中年人群患癌。該類癌症和其他癌症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早期難以被人察覺!
「大腸癌」出現的原因是什麼?
如何預防「大腸癌」?
如何治療「大腸癌」?
我們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為我們從「腸」計議!

大腸癌|問題解答

近70歲的老人(男),從多發性腸瘜肉變成腸癌需要多長時間?要每年做瘜肉切除嗎?

首先,大腸瘜肉有腫瘤性瘜肉和非腫瘤性瘜肉,腫瘤性瘜肉中又包括腺瘤性瘜肉和非腺瘤性瘜肉,非腫瘤性瘜肉有增生性瘜肉、炎性瘜肉、錯構瘤性等。炎性瘜肉可自行消退,只有少數小於等於5%的腺瘤經過7-10年會發展為惡性腫瘤,不過,85-90%的結直腸癌由結直腸癌腺瘤轉化而來,而大約三分之二的結腸瘜肉為腺瘤,因此大部分結直腸癌和瘜肉相關。但是對於腸瘜肉,就算是腺瘤也不用過於緊張,總體來說癌變率與組織學分型、瘤體大小、生長方式等很多因素相關,意思就是,專業的問題需要交給醫生來專業判斷,發現瘜肉並積極處理後,遵醫囑規律進行結腸鏡檢查即可。

結腸癌有甚麼症狀?

左半結腸和右半結腸主要是解剖部位不同而導致其臨床表現不同。右半結腸癌因為右半結腸腸腔直徑比較大,以吸收功能為主,腸腔內糞便稀薄,所以右半結腸癌時可有腹瀉、便秘、腹瀉,交替出現,腹部壓痛、腫塊以及進行性貧血。在晚期可以有腸穿孔,局限性膿腫等。

左側結腸癌由於左側結腸腸腔不如右側結腸寬大,乙狀結腸腸腔狹小,且與直腸形成銳角,糞便已形成糞便,可出現慢性腸梗阻,患者大多有頑固性便秘。粘液血便。

大便後擦拭屁股時紙上帶輕微血跡,是什麼原因?

擦拭後輕微血跡常見於肛裂、痔瘡或直腸息肉等情況。但需要注意觀察平時有無便秘、大便變細、大便表面帶膿血、腹瀉、腹部及肛周疼痛等直腸癌相關症狀,建議至醫院進一步行直腸指診,必要時行腸鏡檢查明確病因以免延誤診治。

大便黑褐色,或者就是擦屁股的時候有血,持續了2個月,需要檢查嗎?

首先大便呈黑褐色、可能與進食食物有關,比如進食大量動物內臟或血豆腐及富含蛋白質的肉類等,再者看一下近期有無口服鐵劑鉍劑等藥物,若存在相關因素,停止進食或服用後糞便顏色會發生改變,可至醫院行大便潛血檢查。其次,有便後擦拭後帶血建議至醫院進一步行直腸指診,必要時行腸鏡檢查進一步排查痔瘡、直腸腫瘤等疾病。

如何區分痔瘡和直腸癌?

兩個問題類似合併回答:由於痔瘡和直腸癌發病部位相似、有時症狀有交叉比如都會便血或不典型時,二者的臨床診斷常相混,對於直腸癌的誤診往往會影響患者的及時診斷治療和預後。臨床區分二者常用的方法:

  1. 大便帶血症狀有區別,痔瘡多為滴血且為便後出血,而直腸癌大便表面有血跡
  2. 排便習慣不一樣,痔瘡不會引起排便困難,而直腸癌早起可出現排便困難
  3. 排便感受,肛門墜脹痛主要是外痔的症狀,而直腸癌因腫瘤導致梗阻多為中下腹隱痛或脹痛,合併排便習慣的改變,如腹瀉與便秘交替;
  4. 直腸指診,手指觸摸到凸起的小粒一般為痔瘡,觸摸到腸內有菜花樣硬塊或潰瘍、檢查後手套有膿液或血液的,多為直腸癌
  5. 結腸鏡,鏡下可直觀觀察到腫塊的形態、上下緣及距肛門的距離,最重要時可以取得病理送檢進一步明確病變性質。

有混合痔,肛門處出現小腫塊,又癢又刺痛,是否可能是直腸癌?

這個情況首先考慮痔瘡。建議肛腸外科就診,最簡單的方法是做一個肛門指檢,醫生對您的肛門局部進行一個簡單的檢查,就能對情況有大致瞭解。除此之外,如果有其它消化道症狀,如黑便或便中帶血、大便變細、長期腹瀉或便秘等,或年齡較大,也推薦做腸鏡檢查,排除是否合併有腫瘤。

26歲經常便秘,有必要進行腸鏡檢查嗎?

首先需要注重飲食調養,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包括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益生菌、優酪乳,避免進食過多紅肉等。其次建議消化內科就診,查找便秘的原因是什麼,醫生會根據您的情況建議做相關檢查,可能包括腸鏡等。如果您的直系親屬中有人患直腸癌,則更加推薦做腸鏡檢查。通過腸鏡檢查,還能及時發現和處理腸道息肉,腸道息肉雖是良性,但長期放任不管,會逐漸變為惡性,通過腸鏡及時切除就不會再惡變了。

大便有血,腸鏡檢查後醫生說是痔瘡,會變成腸癌嗎?

如果腸鏡排除了腫瘤或炎症性腸病等比較嚴重的疾病,僅是痔瘡,建議胃腸外科/肛腸外科門診就診,針對痔瘡進行處理就可以了。

什麼體檢項目可以檢查直腸癌?

最簡單的是化驗大便常規以及抽血查腫瘤標誌物,看看大便是否正常,大便中是否有血,以及和血中和腫瘤相關的指標是否升高。最直觀和準確的方法是進行腸鏡檢查,建議40歲以上的人常規每3至5年複查一次腸鏡。通過腸鏡檢查,還能及時發現和處理腸道息肉,腸道息肉雖是良性,但長期放任不管,會逐漸變為惡性,通過腸鏡及時切除就不會再惡變了;此外還有腹部CT等其它檢查。

怎樣預防腸癌?

預防:注意健康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均衡營養,避免過多甜食,少吃紅肉(豬牛羊肉)及醃制食品等,適度運動,避免肥胖,保持良好心情等。早期發現:定期體檢,體檢時需要做大便常規,並建議建議40歲以上的人常規每3至5年複查一次腸鏡。如果有患者腸癌的直系親屬,更加推薦做腸鏡檢查。通過腸鏡檢查,還能及時發現和處理腸道息肉,腸道息肉雖是良性,但長期放任不管,會逐漸變為惡性,通過腸鏡及時切除就不會再惡變了。

升結腸管狀腺瘤怎麼治療?

根據腺瘤的大小、部位、內鏡下形態,醫生會綜合各方面因素選擇內鏡下切除或手術切除。一般來講,比較小的腺瘤可在內鏡下做完整的切除,但對於比較大的腺瘤或侵犯層次比較深的腺瘤,內鏡下切除穿孔風險高,醫生會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內鏡下切除或者選擇手術切除。無蒂息肉或內鏡下不除外惡性的息肉,建議在明確病理後決定切除方式

本身造血不足正常人一半,能強行做手術切除病瘤嗎?

首先要確定下這個“病瘤”是否需要手術切除,如果需要手術切除,在手術前,醫生會首先評估您的身體的一般狀況是否可以接受麻醉和手術,包括您所說的造血功能——通常抽血化驗血常規,以及其它的很多指標,如心電圖、肺功能等,綜合評估後,才決定是否能做手術。如果身體不能耐受手術,則需要考慮其它的替代手術的治療方法。

直結腸癌手術後能康復嗎?

腫瘤一般所謂的治癒是指達到5年以上生存,生存期的長短與患者的患者的腫瘤分期、病理類型、一般狀態、是否根治性手術等多個因素均有關係。根治性手術是早中期結直腸癌達到治癒的非常重要的手段,早中期結直腸癌患者群體中50-70%的患者術後根據具體情況配合放化療可以達到治癒,而且越早發現並治療有著越高的治癒率,比如臨床上I期結直腸癌治癒率在90-95%,所以提倡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當然,手術只是結直腸癌治療中的一環,術後一定要根據具體的病情配合醫生完成相應的輔助放化療以降低腫瘤復發轉移風險,完成治療後需要遵醫囑定期隨訪複查。

直腸癌手術後出現了血小板低的情況,會是甚麼原因?

手術後導致血小板減少的原因很多,1、血小板消耗過多,作為大手術,術中出血過多會導致血小板減少。2、血小板合成減少,手術打擊免疫力降低導致骨髓合成功能下降,3、感染相關因素,如術後合併腹腔感染或肺部感染可能誘發血小板減少 4、本身合併血液系統疾病。建議請血液科會診進一步檢查明確血小板減少原因並針對性治療。

結腸癌晚期最後會出現什麼症狀?

包括全身的營養不良、出現明顯的惡病質,以及貧血和低蛋白血症,部分患者因腫瘤堵塞腸腔出現腸梗阻或大量腹水。此外可能出現肝、肺、骨甚至腦部轉移部分的相應症狀。

結腸癌與直腸癌治療效果如何?

腫瘤的治療效果及治療手段與腫瘤的分期有密切關係,無論是結腸癌還是直腸癌在早期階段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晚期往往都需要多學科系統治療,治療效果和預後較早期也較差。

結腸癌晚期有甚麼症狀?

包括全身的營養不良、出現明顯的惡病質,以及貧血和低蛋白血症,部分患者因腫瘤堵塞腸腔出現腸梗阻或大量腹水。此外可能出現肝、肺、骨甚至腦部轉移部分的相應症狀。

結腸癌晚期有什麼標靶藥?

結直腸癌晚期指的是腸道腫瘤已擴散至腸道以外的其他臟器,最常見的是肝轉移,其次是肺轉移等。如果主診醫生(最好是MDT團隊)診斷無局部治療的機會,我們將檢測腸癌或轉移癌組織的錯配修復蛋白(MMR)或/和微衛星狀態(MSI),檢測後分兩條路徑:dMMR/MSS類型(占95%)採用標靶藥物聯合化療,標靶主要分為針對EGFR通路阻斷的藥物包括西妥昔單抗或帕尼單抗和針對VEGF通路阻斷的藥物包括貝伐珠單抗或瑞戈非尼或呋喹替尼。二線治療如果發現BRAF V600E突變,則採用西妥昔單抗聯合BRAF抑制劑聯合或不聯合MEK抑制劑治療。如果這些治療在一線或二線都採用了,三線或三線以上治療中我們還會檢測有無HER-2的擴增以及NTRK的融合,更有針對KRAS G12C這個突變的標靶藥問世。另一條路徑是pMMR/MSI-H類型(占5%),則可採用PD-1免疫治療,也可聯合其他方式的治療。未來我們科學家的不斷探索將使腸癌的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選擇更精准。!

結腸癌什麼情況下需要放射治療?

結腸癌一般不涉及放療,除了以下三種情況:一、局部晚期結腸癌腫瘤突破外膜(漿膜層)侵犯鄰近器官(T4b),這樣的腫瘤手術切緣容易陽性或者需要聯合臟器切除才能獲得手術切緣陰性(比如T4b結腸肝曲癌需要做Wipple手術),因此結合放療和化療的轉化治療可能最大程度的縮瘤,取得了4%-38%的療效,聯合免疫治療也在積極探索,為根治性手術提供了可能,從而治癒腸癌。二、結腸癌如果發生遠處轉移,比如骨的轉移,出現壓迫或截癱狀況,也是需要放療幫忙,再比如腦轉移,壓迫症狀出現時也是首選放療,後續配合系統治療。三、結腸癌雖然出現單發的有根治希望的轉移,比如肝轉移灶靠近大血管或膽管等器官,手術或介入風險大,則可以行SBRT放療,再比如有限數量的肺轉移靠近肺門等部位SBRT也是理想的選擇。

放射治療如何幫助可切除的直腸癌患者?

局部進展期腹膜反折以下直腸癌(cT3/N+)是需要放療的,尤其是低位直腸癌(距離肛門5cm),放療的目的除了降低局部復發率,還能夠對原先不能保住肛門的低位直腸癌還可能達到腫瘤完全消失(pCR),從而免除手術,保留了肛門。對於這部分直腸癌目前放療結合化療甚至免疫的方式非常多探索,基本的腫瘤完全緩解率在20%-38%之間,後續還會有上升的空間。

大腸癌肝肺轉移患者仍有治癒機會嗎?

大腸癌伴遠處轉移患者近年來的最大治療進展即全身系統治療的基礎上恰當的時機給予局部治療,包括手術、介入治療、放療。既往我們會定一個比較能夠定量的標準:轉移不超過2個部位,轉移總數不超過5個,成為寡轉移(Oligometastases),這類患者需要多學科討論(MDT)制定具體治療方式的順序(系統治療先,還是局部治療先),目標是達到肉眼無瘤的狀態(NED),這樣患者的5年生存率就從單純系統治療時代的5%提升到30%以上。近年來隨著治療手段及技術的進步,對是否能達到NED的病人標準更加寬鬆,也就是更多部位的轉移或更危險部位的轉移或更多數量的轉移我們積極系統治療進行縮瘤,在腫瘤負荷最小的階段給予局部治療,從而讓更多的患者達到NED,實現長期生存。第一次MDT討論能達到NED的患者比例大約20%。

父親是直腸癌患者,女兒遺傳幾率是多少?

家族史是一個重要的風險因素。有一個受累的一級親屬(父母、兄弟姐妹或孩子)患腸癌的風險大約是普通人群的兩倍。如果家庭任一方的兩名一級親屬或一名一級親屬和一名或多名一級或二級親屬患有結腸癌,或者一級親屬被診斷為 50 歲以下,風險會進一步增加。

講座撮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