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藥物】藥物快訊 第1集 – 了解化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的原理 | 吳劍邦醫生
癌症治療最常見的治療包括化療、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化療透過藥物抑制癌細胞,但也影響正常細胞。標靶藥物則針對癌細胞特定受體,最小化對正常組織的損害。免疫治療則利用人體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重新辨識並對其發動攻擊。這些治療方式各有優劣,但均對癌症治療帶來深遠影響,推動著醫學領域不斷的創新和進步。
【大灣區精準腫瘤學共識文件新聞發佈會】大灣區專家攜手倡議 訂精準腫瘤醫學框架 推動次世代測序全面癌症基因檢測
由三十位區內腫瘤專家組成的「精準腫瘤醫學工作小組」經過接近兩年研討,發表「大灣區精準腫瘤醫學共識文件」,就精準腫瘤學未來發展以及建立標準提出倡議。共識文件近日獲美國精準腫瘤醫學期刊(JCO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發布。
【開學】【精神科】開學變得焦慮或抑鬱?解讀學童開學壓力 | 林震醫生
新的學年即將開始,不同的轉變都會對學童帶來壓力,而開學本身也是轉變的一種,轉變導致的壓力包括:新冠疫情完結後引發的新常態、熟識的同學在新學期到海外升學。暑假期間很多學童可能出現日夜顛倒的生活,因此開學初期,生理時鐘未能適應最終導致睡眠問題。
【精神科】如何面對壓力與負面情緒?不用獨自面對!了解心理諮詢3大途徑 | 樂芷穎醫生
我們或許經常專注於維護身體健康。努力運動鍛鍊身體,又會了解營養控制飲食。然而,讓我們反思一下:是否曾忽略了心理的滋養?要知道,心理健康是個人整體健康的一環,絕對不能輕忽。
【白內障手術】【眼科】四五十歲已經有機會患上白內障?了解白內障手術﹑成因﹑症狀 | 何穎流醫生
曾經,人們普遍認為白內障只會影響七八十歲的長者,但近年的臨床研究卻揭示了一個不同尋常的現象。白內障早在四五十歲就可能降臨,這並不罕見。為什麼白內障會提前出現?一旦患上,應該如何治療?微創手術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泌尿科】有血尿﹑排尿不順?我需要接受膀胱鏡檢查嗎?| 鄭冠中醫生
膀胱鏡(Cystoscopy)是一種內窺鏡,主要用於診斷下尿路疾病。當病人有血尿或下尿路症狀時,膀胱鏡檢查是常見的建議。此檢查可以清晰觀察尿道、前列腺尿道、膀胱是否有結石、腫瘤或早期病變。對於檢查顯示膀胱異常陰影、成因不明的下尿路症狀者,亦建議進行檢查。
【卵巢癌治療】如何治療早期卵巢癌?卵巢癌存活率高嗎?|李慧敏醫生
治療早期卵巢癌的主要方法是手術。患者可能需要剖腹手術,切除卵巢、輸卵管、子宮、淋巴結和大網膜,並檢測腹部積液。若腫瘤擴散,仍可進行「腫瘤減積手術」以提高治療效果。手術後建議進行化療以減低復發風險。想保留生育能力者應與醫生溝通,切除一側器官適用於一期患者。早期卵巢癌的存活率高,一期患者五年存活率可達90%。
【泌尿科】【前列腺癌治療】早期前列腺癌可能沒有症狀?了解前列腺癌風險因素﹑診斷與治療 | 鄭冠中醫生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見的癌症之一,家族病史是高風險因素。早期前列腺癌通常無症狀,抽血檢查至關重要。磁共振檢查是準確診斷工具,指引活檢以確定腫瘤存在。治療方案包括手術和放射治療,根據腫瘤期數和癌細胞侵襲程度選擇。機械臂手術可達到根治效果,併發症較少。放射治療是另一選項,但後續手術困難。
【乳房檢查】懷疑有乳房腫瘤或乳癌?了解抽粗針幼針檢查分別﹑過程 | 鄭紫翎醫生
乳房抽針檢查是一種用於檢測乳房異常的常見方法。通常情況下,當婦女發現乳房有硬塊或其他檢查結果顯示異常時,醫生會建議進行乳房抽針檢查。這種檢查分為粗針和幼針兩種,幼針適用於簡單的細胞檢查,無需麻醉且傷口微小;而粗針適用於抽取更多組織進行化驗,需要局部麻醉但傷口仍然小。選擇使用哪種針頭取決於腫瘤的特性和醫生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