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疫苗
子宮頸癌疫苗,或稱hpv疫苗。HPV病毒主要透過性接觸傳播,有性經驗的男士或女士都有機會受感染,使用避孕套亦不能全面預防。
甚麼是人類乳頭瘤病毒(HPV)?
HPV (Human Papillomavirus) 即人類乳頭瘤病毒,是一組包括超過 150 種不同基因型的病毒, 其中約 40 種會感染人類生殖器官 (包括男性和女性) 。HPV可以透過性接觸傳播。部分屬高風險基因型的病毒可引致細胞病變及癌症(例如子宮頸癌、陰道癌及肛門癌等)。
最常見為女性持續感染其中一種致癌或高風險類型的 HPV,可導致子宮頸出現不正常的細胞病變,部分更可能會在數年間發展成為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是什麼?
子宮頸癌是一種影響子宮頸的惡性腫瘤。「惡性」的意思是指腫瘤的癌細胞能從子宮頸的表面侵入到較深入的組織,並擴散至毗連的器官(例如陰道、神經、骨盆和腎)。如未能及早發現,最後會擴散到較遠的器官,例如肝臟、肺和腦。
子宮頸癌與HPV病毒的關係?
子宮頸癌是至今與持續感染 HPV有關的最常見癌症。幾乎所有子宮頸癌病例都是由持續感染 HPV 導致的。
子宮頸癌可以預防嗎?
可以。科學證據已證實定期接受子宮頸癌篩查是有效預防子宮頸癌的方法。其他預防措施,可以減少感染 HPV 及因持續感染 HPV 而發展成子宮頸癌的風險,包括:
- HPV 疫苗(如在未有性行為之前接種效果最佳)
- 採取安全性行為(例如:使用安全套、避免有多個性伴侶等)
- 避免吸煙
甚麼是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
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簡稱 HPV 疫苗,又稱子宮頸癌疫苗)是一種預防性疫苗,能預防子宮頸癌及其他因感染 HPV 而引致的癌症和疾病。在香港,約九成的子宮頸癌是由 HPV-16, 18, 31, 33, 45, 52, 58 型病毒感染而引起。九價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能覆蓋以上七種 HPV 基因型。
3種不同的HPV疫苗分別可以預防什麼疾病?
1)二價HPV疫苗(卉妍康 2價 CERVARIX®2)
可以預防HPV-16,18型病毒,即是預防以下疾病:
- 70% 子宮頸癌
2)四價HPV疫苗(加衛苗 4價 Gardasil®4)
可以預防HPV-6,11,16,18型病毒,即是預防以下疾病:
- 70% 子宮頸癌
- 75% 外陰癌
- 65% 陰道癌
- 50% 惡性子宮頸前期癌
- 25% 初期子宮頸前期癌
- 90% 尖銳濕疣(菜花)
3)九價HPV疫苗(加衛苗 9價 Gardasil®9)
可以預防HPV-6,11,16,18,31,33,45,52,58型病毒,即是預防以下疾病:
- 90% 子宮頸癌
- 90% 外陰癌
- 85% 陰道癌
- 80% 惡性子宮頸前期癌
- 50% 初期子宮頸前期癌
- 90% 尖銳濕疣(菜花)
HPV疫苗接種與建議表(點擊圖片放大)
HPV疫苗接種需知
HPV疫苗接種年齡
HPV 疫苗適用於 9 歲或以上的男性及女性(2價疫苗僅限女性接種)。
HPV疫苗適合人群
9歲或以上未有性經驗的的男性及女性。
由於 HPV 病毒主要透過性接觸而感染,所以無論男性或女性,在未有性行為之前或未感染 HPV 病毒前接受疫苗注射,體内產生的抗體水平會愈高,所得到的保護作用會較大,更有效預防子宮頸癌等癌症。
HPV 疫苗已通過大規模的臨床測試,不會影響發育及經期,故家長毋須過於擔心。
男性也建議接種HPV疫苗
HPV 病毒可引致生殖器官濕疣(即性病疣,俗稱「椰菜花」)、 肛門癌、陰莖癌、頭頸癌及咽喉腫塊,因此男士接種 HPV 疫苗有助預防生殖器官濕疣及肛門癌。
另外,男士及早接種HPV疫苗,可減少病毒傳播的風險,從而保護你的另一半,減低伴侶因感染 HPV 而患上癌症或濕疣的機會。
已有性經驗/已生育的人也建議接種HPV疫苗
有臨床研究顯示,即使女性已有性經驗或已生育,子宮頸癌疫苗對她們亦有一定效用。
曾感染過HPV的人也建議接種HPV疫苗
雖然疫苗未能治療已感染的 HPV 病毒,但可預防其他 HPV 病毒類型,減低它們的致病風險,同時,也可預防將來再受感染。已受感染的人士在接種疫苗後,仍可預防日後再次感染 HPV,減低因持續感染而演變成子宮頸癌的機會。
HPV疫苗有效年期
HPV 疫苗有效期為 5 年以上。預期 HPV 疫苗能提供長久保護,現時不建議打加強劑。
未能確實有效期的原因是預防子宮頸癌疫苗面世僅10多年,對其有效期究竟可以持續多久,日後是否需要「補針」等,現階段確實仍未完全有定案,仍需時間去驗證。
接種HPV疫苗時間
9價HPV疫苗 (0、2、6個月)
- 15歲或以上的男女,在完成第1針九合一HPV疫苗注射後,兩個月後注射第2針,再隔四個月注射第3針。
- 9歲至14歲的男女孩,在完成第1針後,六個月後再打第2針,共需接種2針。
4價HPV疫苗 (0、2、6個月)
- 14歲或以上的男女,在完成第1針四合一HPV疫苗注射後,也是兩個月後注射第2針,再隔四個月注射第3針。
- 9歲至13歲的男女孩,只需打2針,即是在完成第1針後,六個月後再打第2針。
2價HPV疫苗 (0、1、6個月)
- 15歲或以上的女性,在完成第1針二合一HPV疫苗注射後,則需一個月後注射第2針,再隔五個月注射第3針。
- 9歲至14歲的女孩,在完成第1針後,六個月後再打第2針即可。
HPV疫苗安全嗎?有哪些常見副作用?
HPV 疫苗已在全世界使用多年。經廣泛檢視 HPV 疫苗相關的科學研究及所引起的不良反應數據,世界衞生組織和海外衞生部門已表明 HPV 疫苗安全有效,亦無證據證明顯著副作用由接種 HPV 疫苗所引起。
HPV疫苗常見的副作用與其他疫苗相似,一般包括注射部位出現輕微的紅腫及疼痛、皮膚出現紅斑或痕癢、發燒、頭痛或作嘔。這些副作用通常會在幾天内消退。如在接受疫苗注射後出現不正常或嚴重的副作用,應立即告知醫生。
不適合接種HPV疫苗人士
HPV疫苗不適合以下對象:
- 對 HPV 疫苗及酵母有嚴重過敏反應者
- 計劃懷孕、正在懷孕*或哺乳的女士
- 有特殊病歷人士(應先向家庭醫生諮詢)
* 如在HPV疫苗接種的間距之間懷孕,接種者可於生育結束後繼續正常接種。
常見問題
為何要在學童階段接種HPV疫苗? 接種疫苗會鼓勵學童提早開始性行為嗎?
HPV 疫苗的功效對從未感染 HPV 的女性最為顯著,因此疫苗接種以未開始性行為的適齡女童為對象。研究表明,接種 HPV 疫苗不會讓孩子性活躍或提早發生性行為。
曾感染HPV病毒的人士,接種HPV疫苗還有效用嗎?
雖然疫苗未能治療已感染的 HPV 病毒,但可預防其他 HPV 病毒類型,減低它們的致病風險,同時,也可預防將來再受感染。已受感染的人士在接種疫苗後,仍可預防日後再次感染 HPV,減低因持續感染而演變成子宮頸癌的機會。
已有性經驗/已生育的人,接種HPV疫苗還有效用嗎?
有臨床研究顯示,即使女性已有性經驗或已生育,子宮頸癌疫苗對她們亦有一定效用。
女性感染HPV等於患上子宮頸癌嗎?
並不是。雖然超過90%的子宮頸癌都是因為感染了HPV,但並不代表感染了HPV就一定會患上子宮頸癌。只有長期並持續感染高危型HPV,才會導致子宮頸癌。實際上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可能感染過HPV,成年人一生中感染HPV的可能性高達70%~80%,所以HPV感染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即便什麼都不做,超過90%的HPV也會在數月或兩年內被人體免疫系統清除,只有不足10%的人群會因長期持續感染高危亞型HPV需要治療。所以,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感染了HPV病毒,就像子宮頸得了一場「感冒」,不用過於緊張害怕。
如因新冠疫情、生病、備孕、懷孕等原因而影響接種,間隔時間太久,需要重新接種之前的嗎?
WHO 、美國 CDC、疫苗學教材及 HPV 疫苗相關文獻都不建議重新開始全程免疫。
所以,如果接種計劃過程中出現中斷,只需要在可以接種時儘早接種剩下的疫苗,並且盡可能後續 2 針(如果還有 2 針的話)按建議的間隔時間接種。(可參考上一篇文章,【HPV】一文看清HPV疫症接種需知,了解更多)
接種建議的特殊例子:如果在接種計劃進行中生病、或者女性朋友正在備孕、懷孕,建議暫停接種,等身體恢復健康或生完寶寶之後,再繼續接種剩餘的劑次就可以了。 雖然目前受到新冠疫情影響而延遲接種,也同樣適用於這種情況。
超過了規定的 1 年內接種完 3 針的期限,會影響效果嗎?
雖然針對各種 HPV 疫苗,目前沒有延遲 1 年以上的大資料研究,但從相關一類疫苗的研究資料和疫苗抗體產生原理看,延遲接種並不會明顯影響最終抗體的產生。不過,並不是每劑疫苗都能產生足夠有效的保護抗體。也就是說,打了疫苗並不能保證能完全產生抗體。所以完成全部 3 劑接種,才能形成有效的抗體保護。在延遲期間,抗體可能無法形成有效保護。 建議情況允許下,在合適的年齡時,盡可能按建議的免疫程式接種,並推薦在性生活前接種完。如果是有性生活的女性,感染 HPV 的概率比沒有性生活時上升,在延遲接種期間,建議嚴格使用避孕套,有利於降低感染概率。
HPV疫苗可以和新冠疫苗同時接種嗎?
因HPV疫苗與新冠疫苗尚沒有太多研究數據,為免影響疫苗效果,建議HPV疫苗與新冠疫苗的接種須相隔至少14天。因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以上僅作一般參考,詳情建議向主診醫生查詢。
預約表格
相關文章
【子宮頸癌】子宮頸病變是子宮頸癌先兆? | 陳銘頌醫生
子宮頸癌篩查主要以柏氏抹片收集樣本,如果發現有可疑組織,便需要作進一步的陰道鏡檢查。若檢查發現出現高度病變,便需要進行子宮頸電環切除術治療。而HPV疫苗及定期進行抹片檢查是有效預防子宮頸癌的方法。
香港每年都新增大約500宗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病例。當中接近一半屬於第三期及第四期子宮頸癌。不過近年香港積極推行子宮頸癌篩查,因此子宮頸癌的死亡率亦漸漸下降。
子宮頸位於子宮與陰道之間。而膀胱與直腸分別位於子宮頸的前方與後方,因此較晚期的子宮頸癌有可能會影響到這兩個器官,並出現相關器官的症狀。
子宮頸癌的症狀
- 不正常的陰道出血
- 在兩次經期之間
- 在性交時或之後
- 更年期後
- 陰道排出難聞的分泌
- 盆骨痛楚、背痛(如影響神經或骨骼)
- 小便出血或痛楚(如影響泌尿系統)
- 腳腫(如影響淋巴系統)
- 全身疲倦和體重下降
- 大部分患者沒有任何症狀
子宮頸癌的成因
子宮頸癌的主因為持續感染致癌(或高風險類型)的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大部分受HPV感染的婦女沒有症狀,可自行清除病毒。
另外有部分婦女會出現子宮頸細胞病變,大多會回復正常,但部分會在數年間變成癌症。
子宮頸癌的風險因素
- 有多個性伴侶或性伴侶擁有多個性伴侶
- 過早開始有性行為
- 同時感染性病
- 吸煙
- 免疫能力減弱,例如:感染人類免疫力缺乏病毒HIV
- 長期服食避孕丸超過五年(但停止服藥十年以上風險會回復正常)
- 多次生育及第一次懷孕時年齡較輕
- 最易受忽略的風險因素: 沒有定期接受子宮頸癌篩查
哪些婦女需要子宮頸癌篩查?
及早發現和治療早期的子宮頸癌前病變,可以預防子宮頸癌,因此進行子宮頸癌篩查十分重要。
香港政府建議下列人士進行子宮頸癌篩查︰
- 25 至 64 歲而曾有性經驗的婦女
- 65 歲或以上而曾有性經驗並從未接受過子宮頸癌篩查的婦女
- 21 至 24 歲而曾有性經驗的女性若有患子宮頸癌的風險因素
- 婦女已接種 HPV 疫苗,仍須定期接受子宮頸癌篩查
子宮頸癌篩查方式
柏氏抹片(Pap Test)
又稱子宮頸抹片,是簡單﹑快捷﹑過程只需要數分鐘的檢查,醫生會以適合大小的窺器放進女性的陰道內,然後用刷子於子宮頸的表面位置抽取樣本,再送到化驗室檢驗。檢查完成後可能會輕微出血,只需護墊便可以處理,是安全的檢查。
柏氏抹片的檢查結果
檢查結果 | 結果意思 |
陰性 | 未有不正常細胞 |
不充分 | 細胞不足或樣本不理想 |
意義不明的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ASCUS) | 邊緣細胞病變,程度輕微,大多會自動痊癒 |
意義未明的非典型腺體細胞(AGUS) | 子宮頸內有不正常的細胞,病人需要每隔3個月接受子宮頸抹片複檢或陰道鏡檢查 |
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GSIL) | 出現輕度病變,約85%會在兩年內自然消退,約15%會惡化 |
若病人檢查結果出現 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GSIL)﹑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GSIL) 或 侵襲性的癌症,便需要作進一步檢查。
柏氏抹片的準確性
不同的研究顯示柏氏抹片的檢驗結果可能會有5至20%的失誤率
檢驗結果可以是
- 不正常被誤為正常(假陰性)
- 或正常被誤為不正常(假陽性)
可能是由於:
1.子宮頸細胞樣本質素受影響因而妨礙細胞檢視
(檢查前進行性行為/使用陰道塞劑或殺精藥/灌洗陰道)
- 檢查期間因患上陰道炎而引致大量分泌物/經血遮蓋子宮頸細胞
- 處理化驗樣本時出現問題
- 不正常的細胞生長在子宮頸內難以採集的地方
雖然子宮頸細胞檢驗並不是100%準確,但也毋需過分擔心,因為大部分子宮頸癌需要五至十年時間形成,只要定期進行檢驗能預防九成以上的子宮頸癌。即使上一次檢驗結果是陰性或正常婦女仍須定期接受子宮頸細胞檢驗。
如果出現任何症狀(例如不正常的陰道出血),即使最近一次檢驗結果是正常,亦應及早就醫,不應等至下次子宮頸細胞檢驗才求醫。
陰道鏡檢查
進一步的檢查,檢查方式與柏氏抹片類似,先使用窺器檢查子宮頸,但這次會割取1至2毫米可疑的組織,過程會產生少量痛楚。
子宮頸病變的手術治療
若果檢查發現出現高度病變,便需要進行手術治療。醫生會透過子宮頸電環切除術切除一部份子宮頸,手術借助陰道鏡進行,使用電流導線環去除子宮頸的異常部分並同時閉合傷口。病人可以選擇半身麻醉或全身麻醉,是屬於小型手術,一般即日或休息數日便可以回復正常生活。
如果檢查發現有癌細胞,便需要轉介婦科癌症專科作進一步跟進。
預防子宮頸癌
HPV 9疫苗(Gardasil 9),亦稱為「九合一疫苗」可預防九種HPV病毒(HPV 6、11、16、18、31、33、35、52、58)。
以下對象則不應接種HPV疫苗
1.對HPV疫苗及酵母有嚴重過敏反應者
2.有計劃懷孕、懷孕*或哺乳期間的女士
3.有特殊病歴的人士(凝血功能障礙, 免疫功能異常)應向家庭醫生諮詢相關建議
定期進行抹片篩查能有效預防子宮頸癌,即使發現子宮頸病變,亦能夠及早進行治療,可以減低惡化成為子宮頸癌的風險。
近距離放射治療(Brachytherapy)貼身追擊子宮頸癌 – 提升存活率 | 張天怡醫生
位列婦女常見癌症第七位的子宮頸癌,患者因症狀不明顯,故確診時大多已錯過手術根治的時機,而放射治療是主要治療手段。近年臨床研究發現,同步放化療後再進行近距離放射治療,可以局部控制腫瘤的機會增加至逾九成,存活率亦比單次放療明顯改善。
化療放療 縮小腫瘤
早期子宮頸癌可以用手術切除,但若腫瘤體積超過4cm或癌細胞入侵子宮頸旁的軟組織及淋巴組織,由於手術「切唔清」,需改用非手術的處理,包括化療及放射治療,希望能夠帶來治癒的效果。
治療通常會分兩階段進行,首先是同步放化療,即同時進行化療及放射治療(俗稱電療),藉以先行縮小腫瘤。至於第二階段則會進行近距離放射治療(Brachytherapy),做法是將帶有輻射物質的器具,經陰道放到子宮頸的位置。
近距離放射治療(Brachytherapy) 減少附近組織的傷害
近距離放射治療(Brachytherapy)可以令腫瘤接觸到高劑量的輻射,而對附近正常組織的傷害則可減至最低。臨床研究顯示,兩階段治療可以提升存活率,帶來更理想的效果,故近距離放療是治療子宮頸癌重要環節之一。
近年用磁力共振的影像導航的近距離放療技術,相比傳統X光方法,不但能夠集中劑量在腫瘤而減少副作用,更能提升劑量,增加根治機會。儀器更備有特殊的「插針」技術,當醫生發現腫瘤位置有偏移時,可以插入針棒,從而擴大高劑量放療的範圍,覆蓋腫瘤,以獲取更理想的治療效果。
配合磁力共振導航放療 焦聚腫瘤 減併發症和副作用
此外,放射治療技術近年已不斷創新,包括有強度調控定位放射治療(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以及磁力共振導航放療等等。
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的放射線從不同角度進入腫瘤位置,有助分散對周邊正常器官的影響,而磁力共振導航則可以令輻射更準確及集中聚焦腫瘤,這技術不但可以提升療效,以及減少刺穿組織等併發症,更可減少腹瀉、尿頻或影響骨髓等副作用。
子宮頸癌屬十大女性致命癌症 注射HPV、定期柏氏抹片檢查
子宮頸癌在本港女性致命癌症中屬第9位,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顯示數字,2017年新症有516宗,至於死亡人數,2017年共有150名,佔女性癌症死亡人數約 2.6 %。子宮頸癌的死亡率雖未有太大變化,但反映患者需要更有效的治療方案,並且要做好各項預防措施。
除了注射人類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的疫苗之外,有性經驗的女性定期進行子宮頸癌篩查,即柏氏抹片檢查,有助發現癌前或早期病變,是預防子宮頸癌的最重要一環。
1. 填寫預約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