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震醫生
Dr. LAM Chun
專科:
精神科專科醫生
資歷︰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MBBS (HKU)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院士 FHKCPsych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精神科) FHKAM (Psychiatry)
香港中文大學臨牀老人學理學碩士 MSc in Clinical Gerontology (CUHK)
澳洲蒙納殊大學家庭醫學碩士 MFM (Monash)
澳洲蒙納殊大學兒童心理治療學文憑 Grad. Dip. Child P.S. (Monash)
悉尼大學兒科文憑 DCH (Sydney)
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健康深造文憑 PDipCAH (HKU)
香港中文大學婦女健康學士後文憑 PDipWHS (CUHK)
愛爾蘭皇家內外科醫學院臨床精神病學文憑 DCPsych RCP&S (Irel)
相關文章
【精神科】朋友傾訴後情緒沒有改善?可能是「傾聽」方法不對 | 林震醫生
筆者在會診期間,不時會被情緒病患者問到一條類似的問題:「在接受正式心理治療之前,我已和親朋好友傾訴了無數小時,為何我的情緒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當他們越問,我就覺得越傷心?」
【精神科】認識心理防禦機制 -「解離狀態」 | 林震醫生
在會診期間,筆者不時也會遇見一些青少年患者出現「解離」症狀,許多家長對解離狀態都是一竅不通,到底什麼是解離狀態?
【精神科】內心充滿掙扎? 認識你的「潛意識」 | 林震醫生
一位情緒病患者宣稱自己每天都活在矛盾之中,因為在他的腦內經常出現兩種完全對立的思想,一方面會引領他去做一些不負責任的行為,同時另一方面在腦海中也出現道德觀念很高的想法,去阻止他做出任何不道德的行為。這種矛盾的內心現象在都市人是非常普遍,如果太過感情用事,可能會做出一些後悔的行為,相反太過理性分析,又會錯失良機。
【精神科】有自殺念頭其實並不是真的尋死?認識抑鬱症與精神科疾病 | 林震醫生
每當翻閱報章當聽到一些自殺報導,都會帶來傷痛的感覺,早前的學童自殺、兩岸三地歌手李玟的離世和最近新聞從業員柳爺的噩耗,其背後原因往往是與抑鬱症有關。最近大受歡迎的韓劇《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當中出現了無數的金句,筆者希望藉着這些金句,讓讀者能夠對精神病和抑鬱症有更深入的了解!
【精神科】精神科醫生如何解夢?夢與潛意識的分析 | 林震醫生
解夢是心理分析的一種技巧,許多心理分析大師也盡其一生探究夢的奇幻場域,佛洛伊德認為夢是潛意識的展現,夢是讓我們深入潛意識最快捷和最有效的途徑,他認為每個人的潛意識就是「造夢工場」的所在地。夢是一種意象語言,它將潛意識裡抽象的信息,以圖畫或影像的形式如電影般浮現出來,夢境背後可能隱藏着言外之意。
【精神科】可治療抑鬱症、創傷後遺症?了解認知行為治療作用﹑理論 | 林震醫生
「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簡稱 CBT),是由貝克 (Aaron T. Beck) 在六十年代所創立。在八十年代初期,歐美掀起了對認知行為治療的研究及應用熱潮。認知行為治療常應用於治療抑鬱症、焦慮症、創傷後遺症和強迫症等。
【精神科】如何成為「天才」? 認識「一萬小時定律」 | 林震醫生
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一萬小時的訓練可能是最基本的條件。一萬小時看上去是一個很長的時間, 但只要能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運動或者工作,經過每天的鑽研,就能成為一位頂尖的專家,讓技藝至臻完美。
【精神科】抗抑鬱藥的副作用會導致性功能障礙嗎? | 林震醫生
抑鬱症本身能導致性慾減退或降低性活動,另一方面抗抑鬱藥本身也有可能導致性功能障礙的副作用。如你的抑鬱症狀已經痊癒,那麼性功能障礙較高機會是藥物的副作用。假如你現在還有不同的抑鬱病徴,並需要服用高劑量的抗抑鬱藥,那麼要分辨出性功能障礙的原因就比較困難。
【精神科】行為重複又重複?了解強迫症成因﹑症狀與治療 | 林震醫生
曾見過一位病人,他每晚睡前都會不自制地重複洗手以及飲水,有時更要完成了一個特定的次數方能停止,否則便會擔心有不幸的事發生,令他晚上需經常上廁所,無法入睡。針對他的行為,假如他明知已洗乾淨雙手,卻不能自制地而非洗不可,那麼他很有可能是患上「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
【精神科】自殺案頻生?了解自殺背後的真相 | 林震醫生
自殺本身並不算是精神病,它只是一種現象。根據本地零六年港大的一項自殺個案心理剖析研究,發現一百五十個個案當中至少八成的自殺者有精神病,當中接近一半個案從未接受過精神治療。
【精神科】如何教導自閉症的天才?了解亞氏保加症 | 林震醫生
所謂亞氏保加症,可歸類為自閉症的一種,患者會同樣出現一定程度的社交障礙及固執行為,不過並沒有明顯的智力缺損或語言發展障礙。當這些青少年被老師或家長發現其獨特的才華,然後進行特訓催谷,或許他們最終真的能一夜成名。要知道每個成功的故事也有著其辛酸的一面,或許他們要承受異於常人的壓力,面對意想不到的激烈競爭。
【精神科】「被鬼壓」是靈異事件?精神科醫生︰其實是睡眠癱瘓症 | 林震醫生
最近在會診期間筆者也遇上一位焦慮症患者講述他的靈異經歷。他突然在睡夢中醒了過來,可是他全身動彈不得,他想大聲呼叫求助但無法說話,他感覺呼吸困難,在這期間他好像見到恐怖的黑影,他斷定是「被鬼壓」。那麼「被鬼壓」真的靈異有關?
【腦退化症】性格大變﹑語言表達不流暢?了解失語症及額顳葉認知障礙症? | 林震醫生
認知障礙症,又稱為老人癡呆或腦退化症,是一種腦部退化疾病。很多時候,認知障礙症被認為是一種不可避免的變老疾病,其實它並不是老化過程中必經的階段。患者多為65歲以上長者,年齡愈大,病發的機會愈高,而本港每10名70歲或以上長者便有一名患者,85歲以上患病比率更高達三分一。
【腦退化症】70歲以上平衡每10人便有1人患上!認識最常見的認知障礙症︰阿茲海默症 | 林震醫生
認知障礙症,又稱為老人癡呆或腦退化症,是一種腦部退化疾病。很多時候,認知障礙症被認為是一種不可避免的變老疾病,其實它並不是老化過程中必經的階段。患者多為65歲以上長者,年齡愈大,病發的機會愈高,而本港每10名70歲或以上長者便有一名患者,85歲以上患病比率更高達三分一。
【開學】【精神科】開學變得焦慮或抑鬱?解讀學童開學壓力 | 林震醫生
新的學年即將開始,不同的轉變都會對學童帶來壓力,而開學本身也是轉變的一種,轉變導致的壓力包括:新冠疫情完結後引發的新常態、熟識的同學在新學期到海外升學。暑假期間很多學童可能出現日夜顛倒的生活,因此開學初期,生理時鐘未能適應最終導致睡眠問題。
【精神科】如何改善濫藥及酗酒等壞習慣?了解「習慣」的力量 | 林震醫生
人的內心擁有著無窮的力量,良好的習慣是人生最珍貴的資產,相反不良的習慣如毒瘤一般,不易清除。大多數人並非命中注定不能成功, 只是人生欠缺好習慣。因此,一切改變皆從內心開始。
【精神科】耳朵出現憑空而來的聲音?了解幻聽的症狀﹑成因﹑治療 | 林震醫生
幻聽是屬於幻覺的一種,患者會認為他們聽到聲音,但聲音並不是真實的存在。幻聽是精神病人常見病徵之—。患者通常可以清楚地說出,聲音是通過他的耳朵聽來的,聲音是存在於外界的,離他有一定的距離。
【精神科】人格分裂患者危險嗎?了解多重人格障礙症狀與成因 | 林震醫生
「多重人格障礙」,又名多重人格,是心理病的一種。在八十年代,美國精神醫學會對多重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做出如下規定: 患者體內存在兩個以上的不同人格;至少有兩個人格能夠完全控制患者的行為。患上這種心理病,就如在一個人身體住着好幾個靈魂一樣 。在九十年代,多重人格障礙正式改名為「解離性身份障礙」。
【精神科】夢遊與夢話是病嗎?有需要接受治療嗎? | 林震醫生
所謂夢遊 (Sleepwalking),指的是指在睡眠中突然爬起來進行活動,然後又睡下,醒後對睡眠期間的活動一無所知。夢遊不是發生在夢中,而是發生在睡眠的第三至四期深睡階段,此階段集中於前半夜,故夢遊通常發生在入睡後的前兩至三小時。 夢遊者多為兒童,年齡多在四至十二歲,進入青春期後多能自行消失。
【精神科】褪黑激素能有效改善失眠嗎?了解褪黑激素攻效與副作用 | 林震醫生
褪黑激素(Melatonin)是腦中松果體分泌的荷爾蒙,調節睡眠。光線會影響褪黑激素釋放,晚間強光延遲釋放,清晨光線抑制分泌。褪黑激素對失眠效果不一,對生理時鐘引起的睡眠問題有幫助,但對因壓力引起的失眠效果不顯著。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癲癇症的人不適合服用,建議先諮詢醫生。
【精神科】為何有人會把負面情緒發洩在親人身上?了解潛意識的防禦系統 | 林震醫生
防禦機制可幫助人排除不愉快感受,但不良方式可能導致心理疾病。治療方法包括認識問題及學習高層次防禦,從而改善情緒問題。
【精神科】害羞、怕事和離羣?精神科醫生︰可能是自卑情結! | 林震醫生
最近看了一位情緒病患者,他非常自卑、害羞、怕事和離羣,他非常害怕自己的缺點被人發現,他見過很多醫生和試過不同的藥物, 可惜他的問題沒有絲毫改變,當筆者和他進行心理分析,才發現他的問題癥結實際上是源於「自卑情結」(Inferiority Complex) !
【精神科】甚麼是遊戲治療?對孩子情緒問題、行為問題有幫助嗎? | 林震醫生
《反斗奇兵》系列已經橫跨接近四分一世紀,無數影迷視《反斗奇兵》為最感人窩心的經典,因為每一集都能觸動大家的心靈和勾起童年回憶,不少讀者詢問筆者為何每位主角的經歷都令他們感動落淚和回味無窮,究竟玩具本身是否有著治療心靈的作用?
【精神科】精神病人斬人案頻生?了解暴力傾向與精神疾患的誤解 | 林震醫生
最近城中熱話都離不開暴力與精神疾患,很可惜在討論的過程中,發現部份市民對精神病有一些誤解,不少讀者也希望筆者能糾正這些謬誤、澄清當中的迷思、去除社會的偏見和歧視。
【精神科】應該對孩子嚴厲還是慈祥?認識羅森塔爾效應 | 林震醫生
所謂羅森塔爾效應,是指學生或孩子在被賦予更高期望以後,他們會表現出更好的一種現象。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做了一個實驗,在考查某校時,他隨機從每班抽三名學生共十八人寫在一張表格上,然後認真地向校長說:「這十八名學生經過科學測定智商很高。」事隔半年,羅森塔爾又來到該校,他發現這十八名學生的確表現超常。
【精神科】表面開心但原來是抑鬱症患者?了解微笑抑鬱症 | 林震醫生
在會診期間,筆者曾經見過一位社交媒體的KOL,她在社交媒體的 post 都是笑容滿面和散發出正能量,每個post都吸引大量的like和 粉絲支持,可是她發現在一個人獨處的情況,尤其是在夜闌人靜的時候,她就判若兩人會出現抑鬱症狀和自殺念頭,要解釋她的現象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微笑抑鬱症」?
【精神科】子女移民﹑各自成家留下父母難以適應?精神科醫生解說「空巢期」! | 林震醫生
「空巢期」指的是當幼鳥長大,可以自行飛行覓食,不再住在鳥巢,不再與父母同吃同睡的現象。在成人生命週期中,隨著子女獨立或 結婚等原因離家後,這個原生家庭又回到只有夫妻二人的時候,此時家庭的發展週期亦進入所謂的「空巢期」。
【認知障礙症】如何面對家人患上老人痴呆/腦退化症?從電影《爸爸可否不要老》了解認知障礙症 | 林震醫生
筆者最近看了撼動人心的電影《爸爸可否不要老》,故事講述年老的父親患上老人痴呆症(認知障礙症),他的認知世界與現實逐漸形成落差,隨著病情急轉直下,父親開始忘記時間、空間、甚至親人 …… 這部電影能讓觀眾進入認知障礙症患者的困惑世界。
【精神科】低頭族日日機不離手?精神科醫生拆解網絡成癮症!| 林震醫生
「網絡成癮症」指過度使用互聯網影響作息。網絡遊戲成癮的成因可能與人際關係薄弱、缺乏目標有關。治療方法包括擴展社交圈、設立目標、多元休閒活動,正確使用網絡。
【過度活躍症】子女不聽教﹑坐不定,懷疑是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精神科醫生陪你拆解 ADHD | 林震醫生
ADHD 全名是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專注力不足/ 過度活躍症,患者會出現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和衝動等症狀。治療過度活躍症可以透過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
【精神科】精神科醫生給你的8個改善失眠小貼士 | 林震醫生
失眠 (Insomnia) 是都市人常見的問題,指的是無法入睡或無法保持睡眠狀態,導致睡眠不足。暫時性的失眠幾天就會過去,如果失眠的時間過長,便可稱為失眠症。失眠可分為原發性失眠 (Primary Insomnia)及非原發性失眠 (Secondary Insomnia)。
【抑鬱症】抑鬱症只是「不開心」? 了解抑鬱症4大迷思 | 林震醫生
每個人都會經歷情緒高低起伏,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清晰分辨自己或身邊人是否出現情緒問題,而醫生會見患者及照顧者時,亦發現不少有關抑鬱症等情緒病的誤解及迷思。其實抑鬱症並不是泥潭深淵,坊間的誤解或因對抑鬱症的認知不足,只要對它有足夠認識,就可以用正確的方式妥善處理,幫助患者逐步走出「情緒困局」,以下將一一拆解常見迷思。
【精神科】孩子太頑皮應如何管教?認識「正向家長管教」 | 林震醫生
筆者最近在會診期間,見了一位已經康復的產後抑鬱病人,雖然她情緒已經穩定,可是她現在的問題就是不懂管教成長中的子女, 她透露當子女太過百厭的時候,她會變得「一言堂」,不停的責駡,同時她也會懲罰他們,甚至出現輕微的體罰現象, 她詢問筆者應該怎麼做才是正確?筆者的答案是:「正向家長管教!」
【潛意識】老人家過份寵愛孫子?精神科醫生︰可能是「補償心理」 | 林震醫生
曾經見過一位博士學歷的家長,他經常埋怨他的父母為何不聽他的勸喻,過分寵愛他們的孫仔,兩位老人家會跟隨孫仔的愛好買他喜歡的食物,讓孫仔又點癡肥,再者在所有節日兩位老人家都會無條件地送很多禮物給孫仔,這位博士家長雖然飽讀詩書,可惜卻不能理解兩位老人家的行為,筆者告訴他這可能是潛意識在作祟,首先他要理解什麼是「補償心理」……
【精神科】 做事總是拖拖拉拉?了解「五分鐘法則」改善拖延症! | 林震醫生
拖延症可說是現代人的通病,沒有人是天生的懶者,可是很多人容易找不同的藉口延誤事情,拖拖拉拉的背後隱藏着不同的原因,例如逃避壓力、內心的恐懼、害怕失敗、欠缺注意力、討厭被委派的任務等等。當我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 相反當我們被要求做一些不喜歡的事情時,就會覺得度日如年。
【精神科】智商(IQ)與情商(EQ)哪一樣較重要? | 林震醫生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簡稱EQ),即情緒商數,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研究顯示,一個人的成功,只有兩成歸諸智商的高低,八成則取決於情商。那些憤世嫉俗、孤芳自賞的人往往都是低情商的人。相反高情商的人,在人生各領域都佔優勢,他們能將個人材華發揮到極限。
【精神科】平衡時空還是集體記憶修改?從精神科看「曼德拉效應」 | 林震醫生
曼德拉效應 (Mandela Effect) 指大眾的集體記憶與史實不符。最早聲稱有曼德拉效應現象是2010年美國博客菲安娜 布梅,她記憶中南非總統曼德拉應該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監獄中死亡,但現實曼德拉出獄後還當上南非總統,直至在2013年才逝世。曼德拉效應在全球有無數例子,包括國際品牌Logo、電影對白和名人事例等。
【精神科】Bill Gates﹑Elon Musk也在實行的學習方式?認識「五小時法則」 | 林震醫生
不少家長也詢問筆者,有什麼方法能令他們的子女將來步向成功、有獨立思考和成為社會的棟樑?筆者的建議是,子女必須遵從「五小時法則」!「五小時法則」是一套學習方式,實行的成功人士包括企業領比爾蓋茨 (Bill Gates)、伊隆馬斯克 (Elon Musk)、朱克伯格 (Mark Zuckerberg) 等等。
【精神科】甚麼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與家暴﹑校園欺凌有關嗎? | 林震醫生
很多家長對於出現情緒問題的青少年子女,都感到徬徨無助和束手無策。個人經驗覺得,青少年情緒病患者比成年人的情緒病更為複雜,因此不少讀者也希望筆者能分享一些成功而有趣的青少年情緒病案例。
【精神科】「贏在起跑線」的育兒心態有問題嗎?| 林震醫生
筆者早前看了一套令人會心微笑和值得反思的印度電影「起跑線」,故事講述印度一對中產夫妻採取了一連串非一般方法,都是為了望女成鳳,認為女兒要贏在起跑線,入讀貴族名校,才能躋身「人生勝利組」。這套電影帶出叫人痛心的社會議題,相信不少香港觀眾也有很大的迴響和共鳴。不少讀者也希望筆者能解釋究竟「贏在起跑線」這概念出了什麼問題?
【精神科】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 – 了解家庭治療 | 林震醫生
常言道,每一位小孩的大腦就如一張白紙,因此我們灌輸他們什麼,這張白紙就會填上什麼。小孩出生之後、從嬰兒期到幼兒期,他們第一個學習的地方就是家庭,因此家庭的影響對學前小孩是非常深遠,而每一位父母或長輩都是孩子的老師。
【精神科】戴著面具做人是病嗎?了解人格面具 | 林震醫生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為人父母普遍的期望,因此部份家長強迫他們的子女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或學習課程,甚至會出現用高壓的政策和強權的手段來強迫子女練習等現象,外國媒體稱此類父母為「虎爸」和「虎媽」。
【精神科】對子女期望高有問題嗎?了解虎爸虎媽心理 | 林震醫生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為人父母普遍的期望,因此部份家長強迫他們的子女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或學習課程,甚至會出現用高壓的政策和強權的手段來強迫子女練習等現象,外國媒體稱此類父母為「虎爸」和「虎媽」。
【精神科】精神科醫生︰7個讓心情平靜的小貼士| 林震醫生
每當心煩意亂的時候,所做的事情也沒有效率,心情越是焦急,越達不到預期效果。此外當長期處於高度緊張或抑鬱狀態之下,由於體內的荷爾蒙分泌、肌肉會變得繃緊,免疫系統也難以處於最佳狀態,這時身體的抵抗力也會下降。
【精神科】情緒失控﹑暴力行為?勿輕視學童壓力! | 林震醫生
壓力無處不在,即使現今學童也面對不同的壓力,處理不好就會產生不同的問題,例如身心症、失眠、情緒問題,嚴重的甚至出現自殺念頭、自殘現象或暴力行為。壓力來源大致可分為五方面:一. 學業、二. 家長、三. 朋輩、四. 個人、五. 環境。
【精神科】經常發白日夢正常嗎?認識過度活躍症 | 林震醫生
研究報告指出,每一百名學齡兒童當中,約有三至七人患有專注力不足/ 過度活躍症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而本港學童的發病率與國際數字相若。男女比例方面男孩多於女孩,症狀在十二歲之前就已出現,由於女孩的病徵普遍比男孩輕微,在診斷時亦較男孩難於察覺。
【抑鬱症】發現青春期子女鎅手自殘?了解青少年抑鬱症| 林震醫生
在會診期間,筆者偶然會遇上一些無助的家長,他們感到非常沮喪和無所適從,因為他們青春期的子女出現自殘或傷害自己的現象,他們不明白為何子女重複做出自殘行為,例如鎅手或服食過量藥物,或許其背後原因是因為他們的子女患有青少年抑鬱症(Teen Depression)。
【精神科】過份節食﹑體重急跌,我有厭食症嗎? | 林震醫生
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比較難醫治是因為患者很容易出現其他不同類型的共病和併發症,最常見的共病就是抑鬱症,研究指出接近四成的飲食失調患者同時也會出現抑鬱症情況,病徵如低自尊 (low self-esteem) 和對身體不滿 (body dissatisfaction) 也能同時引發出厭食症和抑鬱症。
【精神科】工作總是做不完,我有拖延症嗎? | 林震醫生
筆者最近在會診一位病人時,她問了我一條有趣的問題:我有拖延症嗎?所謂拖延症 (Procrastination),指的是非必要、後果有害的推遲行為。嚴格來說,拖延症這個詞彙並不是一個醫科用語。輕微程度的拖拉是正常的但當其開始阻礙正常工作,就需要認真對待它。
【精神科】失眠與職場壓力,了解失眠成因與治療 | 林震醫生
失眠(Insomnia)是很常見的都市問題,它是指難以入睡或難以維持睡眠狀態,導致睡眠不足。失眠本身可以是一個病徵,也可以是一個精神疾病。失眠的定義是一星期內至少有三天晚上出現失眠的困擾,而失眠問題已經存在至少三個月。失眠的成因有很多種,而職場上的主要成因就是來自壓力。
【精神科】經常暴食等於暴食症?了解飲食失調| 林震醫生
「我有『抑鬱症(Depression)』 嗎?」在會診期間,這是一條經常被問及的問題。要回答這問題首先需要解釋一下憂鬱情緒與抑鬱症。
【精神科】我有「抑鬱症」嗎?憂鬱情緒就等於抑鬱症? | 林震醫生
「我有『抑鬱症(Depression)』 嗎?」在會診期間,這是一條經常被問及的問題。要回答這問題首先需要解釋一下憂鬱情緒與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