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震醫生 | 精神科專科

(2023 年2月 17日)

常言道,每一位小孩的大腦就如一張白紙,因此我們灌輸他們什麼,這張白紙就會填上什麼。小孩出生之後、從嬰兒期到幼兒期,他們第一個學習的地方就是家庭,因此家庭的影響對學前小孩是非常深遠,而每一位父母或長輩都是孩子的老師。

很多父母都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當然有很多家長有計劃地教導學前小孩,但不要忘記小孩對感情非常敏銳,同時他們也會無意識地、不自覺地在學習和模仿家中的每一位成員。除了正統的教育課程,父母的身教也不容忽視。

家庭是社會的縮影,家庭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家庭發生的點點滴滴也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筆者在會診期間發現很多父母都忽略了家庭的重要性。教育是一門藝術,在教導孩子方面,父母的責任遠勝於老師,很多父母也向筆者抱怨他們的子女不聽話,其問題往往在於父母用複雜的成人思維去看待天真無邪的子女,這個就是代溝問題的癥結。

延伸閱讀  【精神科】生育後失眠、無法集中精神﹑情緒負面?可能是產後抑鬱症 | 黃穎勤醫生

要知道孩子的思維模式其實很單純,因此每位父母都應該嘗試聆聽孩子的心聲,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發生的事情,心理治療很着重「同理心」(empathy),其特色就是換位思維,也就是說,父母也應該像治療師那樣認真地體會孩子的感受。

家庭治療是甚麼?

家庭治療認為家庭是一個結構,孩子的出生會改變家庭的結構,孩子會成為父母的焦點,孩子也會給父母帶來潛在的壓力和衝突,同樣家庭的變化或夫妻關係的改變也能影響家中的小孩。換言之,父母和孩子通過家庭心連心地緊扣在一起,互相不停影響着對方。健康的家庭除了要有穩定的結構還要有足夠的靈活性,從而適應不斷成長的孩子。

當一些家庭其結構靈活性不夠,問題便開始出現,例如當子女長大到青少年時期,便出現層出不窮的行為問題,會診期間很多父母都會將問題歸咎於青少年本身,這樣只會適得其反,產生更加多的問題。相反如果父母採納家庭治療,從家庭結構入手,經過治療師的協助,當找出原生家庭的問題和重建家庭結構,這樣青少年的行為問題就能不攻自破、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