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穎勤醫生 | 精神科專科

(2022 年11月 14日)

孩子出生本來是件令人十分高興的事情,但同時面對新生命、新角色,所伴隨的責任,令新手媽媽壓力萬分。加上疫情期間社交限制、經濟壓力,以及對於健康皆憂心忡忡,觸發情緒健康問題,處理不當下更可能誘發產後抑鬱症。

疫下不少患產後抑鬱症的媽媽前來求診,其中一位30多歲的王小姐產後傷口久未癒合,被迫留院超過1個月,無奈丈夫因在外地工作無法陪產,欠缺親人陪伴令她感到十分孤單。然而,孤單感卻沒有因為出院而消散,而是她不斷自責無法好好照顧寶寶,導致失眠及食慾不振,甚至每當聽到孩子的哭聲時,想把孩子鎖進衣櫃。家人見狀,決定與她求診,終證實患上產後抑鬱症。

產後抑鬱症有甚麼症狀?

產後婦女出現情緒低落是十分常見的現象,約有80%的媽媽於生產後2-3天內,因受到荷爾蒙影響,會出現產後情緒低落,這些症狀通常持續時間不長,在數天內自然好轉。但若果產後情緒低落、憂鬱,對任何事物失去興趣、沒有胃口、失眠、反應遲鈍、對前景感到悲觀等病徵,並持續出現2星期以上,便需要多加注意,因嚴重時可能會出現自殺或傷害寶寶的念頭與行為。

延伸閱讀  【腦退化症】腦退化症人士的照顧者注意 「友里蹤跡」APP + 「守護蹤」裝置 = 尋人新概念

產後抑鬱症普遍嗎?

由本地自疫情後研究所得數據顯示,根據「愛丁堡產後憂鬱測量表」(EPDS)錄得抑鬱指數高於10分的比例,由11.9%上升至14.4%,反映有更多孕婦出現抑鬱徵狀。而根據美國密芝根大學研究指出,新手媽媽在疫情時患上產後抑鬱症的風險更增加3倍。事實上,這個現象並不難理解。本來產後需要處理的事情已經甚多,例如需要長時間在家照顧嬰兒、缺乏社交及娛樂,令精神壓力「爆煲」,加上隔離政策減少社交支援,各方面都可能會增加心理壓力,當負面情緒不斷累積,便漸漸造成產後抑鬱症。

如何治療產後抑鬱症?

產後抑鬱症會直接影響母子間的感情及養育能力,及早面對接受治療才是對寶寶及媽媽的最好方法。產後抑鬱症的治療主要分為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症狀較輕的患者,會建議接受心理輔導,配合健康生活習慣,逐步重拾身心狀態;若果患有較嚴重抑鬱症,則建議採用藥物治療,利用血清素調節劑改善血清素和去甲腎上腺數失調問題。用藥後病徵在兩至三星期內會有改善,假如需要餵哺人奶,建議在服藥後數小時後方可餵哺。

除了及早找專業人士協助治療外,家人尤其是丈夫的鼓勵及支持亦十分重要,如陪伴太太覆診、幫忙照顧孩子等。家人亦應多留意新手媽媽產前有否出現抑鬱病徵,有否因病情或會隨產後角色的轉變而延續。

*備註: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所有治療方法都有不同的成效、副作用及風險。如有疑問,請向主診醫護人員查詢。

MEDcentra 醫療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