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震醫生
Dr. LAM Chun
專科:
精神科專科醫生
資歷︰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MBBS (HKU)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院士 FHKCPsych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精神科) FHKAM (Psychiatry)
香港中文大學臨牀老人學理學碩士 MSc in Clinical Gerontology (CUHK)
澳洲蒙納殊大學家庭醫學碩士 MFM (Monash)
澳洲蒙納殊大學兒童心理治療學文憑 Grad. Dip. Child P.S. (Monash)
悉尼大學兒科文憑 DCH (Sydney)
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健康深造文憑 PDipCAH (HKU)
香港中文大學婦女健康學士後文憑 PDipWHS (CUHK)
愛爾蘭皇家內外科醫學院臨床精神病學文憑 DCPsych RCP&S (Irel)
相關文章
【精神科】智商(IQ)與情商(EQ)哪一樣較重要? | 林震醫生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簡稱EQ),即情緒商數,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研究顯示,一個人的成功,只有兩成歸諸智商的高低,八成則取決於情商。那些憤世嫉俗、孤芳自賞的人往往都是低情商的人。相反高情商的人,在人生各領域都佔優勢,他們能將個人材華發揮到極限。
【精神科】平衡時空還是集體記憶修改?從精神科看「曼德拉效應」 | 林震醫生
曼德拉效應 (Mandela Effect) 指大眾的集體記憶與史實不符。最早聲稱有曼德拉效應現象是2010年美國博客菲安娜 布梅,她記憶中南非總統曼德拉應該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監獄中死亡,但現實曼德拉出獄後還當上南非總統,直至在2013年才逝世。曼德拉效應在全球有無數例子,包括國際品牌Logo、電影對白和名人事例等。
【精神科】Bill Gates﹑Elon Musk也在實行的學習方式?認識「五小時法則」 | 林震醫生
不少家長也詢問筆者,有什麼方法能令他們的子女將來步向成功、有獨立思考和成為社會的棟樑?筆者的建議是,子女必須遵從「五小時法則」!「五小時法則」是一套學習方式,實行的成功人士包括企業領比爾蓋茨 (Bill Gates)、伊隆馬斯克 (Elon Musk)、朱克伯格 (Mark Zuckerberg) 等等。
【精神科】甚麼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與家暴﹑校園欺凌有關嗎? | 林震醫生
很多家長對於出現情緒問題的青少年子女,都感到徬徨無助和束手無策。個人經驗覺得,青少年情緒病患者比成年人的情緒病更為複雜,因此不少讀者也希望筆者能分享一些成功而有趣的青少年情緒病案例。
【精神科】「贏在起跑線」的育兒心態有問題嗎?| 林震醫生
筆者早前看了一套令人會心微笑和值得反思的印度電影「起跑線」,故事講述印度一對中產夫妻採取了一連串非一般方法,都是為了望女成鳳,認為女兒要贏在起跑線,入讀貴族名校,才能躋身「人生勝利組」。這套電影帶出叫人痛心的社會議題,相信不少香港觀眾也有很大的迴響和共鳴。不少讀者也希望筆者能解釋究竟「贏在起跑線」這概念出了什麼問題?
【精神科】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 – 了解家庭治療 | 林震醫生
常言道,每一位小孩的大腦就如一張白紙,因此我們灌輸他們什麼,這張白紙就會填上什麼。小孩出生之後、從嬰兒期到幼兒期,他們第一個學習的地方就是家庭,因此家庭的影響對學前小孩是非常深遠,而每一位父母或長輩都是孩子的老師。
【精神科】戴著面具做人是病嗎?了解人格面具 | 林震醫生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為人父母普遍的期望,因此部份家長強迫他們的子女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或學習課程,甚至會出現用高壓的政策和強權的手段來強迫子女練習等現象,外國媒體稱此類父母為「虎爸」和「虎媽」。
【精神科】對子女期望高有問題嗎?了解虎爸虎媽心理 | 林震醫生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為人父母普遍的期望,因此部份家長強迫他們的子女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或學習課程,甚至會出現用高壓的政策和強權的手段來強迫子女練習等現象,外國媒體稱此類父母為「虎爸」和「虎媽」。
【精神科】精神科醫生︰7個讓心情平靜的小貼士| 林震醫生
每當心煩意亂的時候,所做的事情也沒有效率,心情越是焦急,越達不到預期效果。此外當長期處於高度緊張或抑鬱狀態之下,由於體內的荷爾蒙分泌、肌肉會變得繃緊,免疫系統也難以處於最佳狀態,這時身體的抵抗力也會下降。
【精神科】情緒失控﹑暴力行為?勿輕視學童壓力! | 林震醫生
壓力無處不在,即使現今學童也面對不同的壓力,處理不好就會產生不同的問題,例如身心症、失眠、情緒問題,嚴重的甚至出現自殺念頭、自殘現象或暴力行為。壓力來源大致可分為五方面:一. 學業、二. 家長、三. 朋輩、四. 個人、五. 環境。
【精神科】經常發白日夢正常嗎?認識過度活躍症 | 林震醫生
研究報告指出,每一百名學齡兒童當中,約有三至七人患有專注力不足/ 過度活躍症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而本港學童的發病率與國際數字相若。男女比例方面男孩多於女孩,症狀在十二歲之前就已出現,由於女孩的病徵普遍比男孩輕微,在診斷時亦較男孩難於察覺。
【精神科】發現青春期子女鎅手自殘?了解青少年抑鬱症| 林震醫生
在會診期間,筆者偶然會遇上一些無助的家長,他們感到非常沮喪和無所適從,因為他們青春期的子女出現自殘或傷害自己的現象,他們不明白為何子女重複做出自殘行為,例如鎅手或服食過量藥物,或許其背後原因是因為他們的子女患有青少年抑鬱症(Teen Depression)。
【精神科】過份節食﹑體重急跌,我有厭食症嗎? | 林震醫生
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比較難醫治是因為患者很容易出現其他不同類型的共病和併發症,最常見的共病就是抑鬱症,研究指出接近四成的飲食失調患者同時也會出現抑鬱症情況,病徵如低自尊 (low self-esteem) 和對身體不滿 (body dissatisfaction) 也能同時引發出厭食症和抑鬱症。
【精神科】工作總是做不完,我有拖延症嗎? | 林震醫生
筆者最近在會診一位病人時,她問了我一條有趣的問題:我有拖延症嗎?所謂拖延症 (Procrastination),指的是非必要、後果有害的推遲行為。嚴格來說,拖延症這個詞彙並不是一個醫科用語。輕微程度的拖拉是正常的但當其開始阻礙正常工作,就需要認真對待它。
【精神科】失眠與職場壓力,了解失眠成因與治療 | 林震醫生
失眠(Insomnia)是很常見的都市問題,它是指難以入睡或難以維持睡眠狀態,導致睡眠不足。失眠本身可以是一個病徵,也可以是一個精神疾病。失眠的定義是一星期內至少有三天晚上出現失眠的困擾,而失眠問題已經存在至少三個月。失眠的成因有很多種,而職場上的主要成因就是來自壓力。
【精神科】經常暴食等於暴食症?了解飲食失調| 林震醫生
「我有『抑鬱症(Depression)』 嗎?」在會診期間,這是一條經常被問及的問題。要回答這問題首先需要解釋一下憂鬱情緒與抑鬱症。
【精神科】我有「抑鬱症」嗎?憂鬱情緒就等於抑鬱症? | 林震醫生
「我有『抑鬱症(Depression)』 嗎?」在會診期間,這是一條經常被問及的問題。要回答這問題首先需要解釋一下憂鬱情緒與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