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防癌 全球視野 | Cancer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2022年2月12日香港時間晚8時,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和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系共同承辦的“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五期—“2022抗癌新技術是什麼?人工智慧?質子?Flash?來聽聽專家們怎麼說”專家義務講課及線上答疑活動圓滿落幕。

 

本次講座由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教授/GCOG全球抗癌協作組主席/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腫瘤中心副主任孔鳳鳴教授Feng-MingSpringKong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王綠化教授、香港理工大學醫學物理學系教授蔡璟教授擔任主持。由邢磊教授主講“人工智慧在癌症醫學的作用”告訴大眾人工智慧的發展史,以及未來人工智慧在癌症治療的發展方向;白春學教授主講“人工智慧可以準確診斷肺癌嗎?”,金見悅教授進行了題為“最新放療技術有哪些?放療新技術的發展趨勢”的主題演講,蕭榮泰教授進行了題為“質子治療在癌症治療中的應用?”的主題演講,呂樂博士進行了題為“人工智慧在精准放療裡的兩個臨床應用:食道癌GTV勾畫和頭頸癌OAR分割以及臨床驗證”的主題演講,張福泉主任主講“以AI為基礎的宮頸癌自我調整放療”。

講座開始,孔鳳鳴教授簡單介紹了本次活動的主題《2022抗癌新技術是什麼?人工智慧?質子?Flash?來聽聽專家們怎麼說》以及邀請到的各位專家。

孔鳳鳴教授Feng-MingSpringKong介紹了本次講座活動的兩位主持人,並對“人工智慧在醫學領域的運用現狀”進行了介紹,孔教授提到了“手術的新技術有人工智慧與手術的結合,如達芬奇機器人;系統性治療的新技術基本上是新藥,如CAR-T療法,已被納入特定疾病的主題;與放療有關的新技術是發展的最快,如Flash技術、質子Proton Therapy技術等。人工智慧究竟具體運用在醫學的哪些領域,接下來有請人工智慧專家邢磊教授來為大家解答。”

延伸閱讀  講座撮要丨GCOG「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 系列講座活動,首次講座成功舉辦

《AI人工智慧在癌症醫學的作用》-邢磊教授

斯坦福大學物理學和 AI實驗室負責人/“醫學中的 AI”主編 邢磊教授進行了題為《人工智慧在癌症醫學的作用》的演講。邢磊教授首先介紹了人工智慧發展的歷史,還簡單講解了蛋白質在人體中的作用,從2021年人工智慧才標誌性的實現了把它用在生命科技科學上!過去5年人工智慧在醫學領域的運用是突飛猛進的,比如基因測序,單細胞測序等等。2017年左右人工智慧開始替代之前採用的統計等方法來對基因檢測的結果進行分析,未來可以運用人工智慧來進行癌症患者治療方案的選擇。當下人工智慧和影像學檢查的結合最為密切,人工智慧如今已經能利用模型將所擁有的已知的資料進行整合預測,這對腫瘤的診斷提供了有利的幫助。

《AI人工智慧可以準確診斷肺癌嗎?》從人工智慧到癌症篩查 –白春學教授

中國肺癌防治聯盟主席/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教授/上海物聯網醫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白春學教授發表題為《人工智慧可以準確診斷肺癌嗎?》的主題演講。白教授提到人工智慧屬於物聯網醫學範疇,並提出28個字關於物聯網醫學的總結“複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數位化,數位問題程式化,程式問題體系化”,特別點出“初評”和“研判”這兩個流程可以有效減少延誤診斷和過度治療。白教授提出的“元宇宙醫學”理念,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這個理念的專家!白教授還分享了“AI輔助肺癌早診的成功案例”,利用人機MDT門診,結合AI分析結果提出綜合診療意見,使其診斷早期肺癌的敏感性達到99%,特異性達到98%以上!白教授還講到了人工智慧輔助診斷在上海中山醫院的應用經驗,從2014年-2019年診斷的肺結節3公分以下的病人16417例,其中9980例接近一萬例是早期肺癌,診斷率達到60.8%,在小於8毫米的肺癌診斷中比美國NLST的準確率還要高,這說明人工智慧可以輔助醫生進行早期肺癌的診斷!

田耕主任﹑沈新平主任解答觀眾問題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田耕主任和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影像中心副主管沈新平主任進行患者答疑,回答了2個患者的提問。

針對患者“人工智慧治療癌症的效果要好于普通的化療、放療、免疫治療嗎?”的提問,田耕教授答到“第一,腫瘤的發生發展是多階段多步驟的,所以它的表現具有極端個體化的特點;第二,目前人工智慧在影像學中運用較多,然而腫瘤形態學的表現是千差萬別的,良性的腫瘤有可能會在影像檢查中呈現出惡性的徵象,所以說單純的影像學存在局限性;第三,人工智慧將來的發展是多維度多參數的綜合智慧發展方向,單一的角度必然會存在局限性。”沈新平主任講到“AI雖然有很多好處,但是目前來說AI不能完全替代醫生的作用,在重複性簡單的工作中AI能夠很好地運用,臨床決策的時候還是要結合臨床的資訊和經驗,不能單一的強調哪一個更好。”

《最新放射治療技術有哪些?放射治療新技術發展趨勢》-金見悅教授

凱斯西儲大學放療科醫學物理主任/醫學物理學雜誌副主編/北京首都醫科大學醫學物理系未來的主任金見悅教授主講了《最新放療技術有哪些?放療新技術發展趨勢》。金教授首先介紹了放療的概念,放療是指在給予癌症病灶足夠計量的條件下,採取各種辦法減低正常組織的放射劑量的治療手段。介紹了未來放療技術發展的關鍵是能夠實現在放療中減低免疫系統的損傷,提高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的威力。金教授還介紹了新技術的放療與普通放療的區別,他強調“要做到基於免疫、個體化精准放療、放射物理新技術減低對免疫系統的損傷才能充分利用免疫系統”。接著,金教授講解了質子和重離子技術的概念,從理論上來說質子治療優於X光,但是存在相對生物效益和射程不確定等問題,在實際治療中優勢降低。還介紹了flash放療技術的概念,flash放療相當於能在放療時“凍結”血液,從而減低對血液裡免疫細胞的損傷,並且能縮短放療時間。最後,金教授介紹了空間分割放療技術,空間分割放療技術是目前還存在爭議的技術,其治療效果很難被傳統的放療理論解釋。最後金教授強調,要把三個放療技術結合起來運用才會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陸嘉德教授﹑肖瑩教授解答觀眾提問

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常務副院長/科技部重點研發計畫專案首席科學家陸嘉德教授和賓夕法尼亞大學腫瘤學系臨床物理研究和資訊學主任肖瑩教授進行患者答疑,回答了4個患者的提問。

陸嘉德院長在專家討論環節提到“質子、重離子在某些疾病的作用是比較明確的,比如說在復發腫瘤的治療上,不管是利用質子的精確性還是重離子的特殊的生物學效應,相比較於光子放療具有明確的放療療效;但是,有很多疾病因為精確度問題和擺位問題目前還沒有看到比較確切的療效,包括局部晚期的肺癌的治療,質子和重離子的療效就沒有特別明確。flash的治療雖然是比較熱門的研究,但是在目前並沒有能夠很好的運用於臨床。空間分割放療技術目前也僅僅運用在臨床研究中的動物研究,雖然對於某個點進行治療時它能夠引起相當的免疫效應,但是運用于腫瘤治療時其效果就不能判定,並且這只是初步研究的結果,相較於質子和重離子技術它會更加的局限。”

延伸閱讀  會議報導丨GCOG“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二期“肺癌專題”講座圓滿落幕

肖瑩教授提到“最新的技術是否對人類有作用還是要經過臨床研究,臨床研究是需要有技術評估的,像flash技術如陸教授所說大部分在動物研究方面運用還沒有在人類的臨床研究的階段,目前美國有一些初期的研究結果還沒完全公佈,但是對新技術的臨床應用品質還是需要有更多的臨床資料保證。”

《質子治療在癌症治療中的應用?》-蕭榮泰教授﹑李左鋒博士

美國亞利桑那州梅奧診所癌症中心的方案審查委員會科學評委/美國放射治療和腫瘤學會品質委員會成員蕭榮泰教授主講了《質子治療在癌症治療中的應用?》。美國梅奧診所是全美國排名第一的醫院,蕭榮泰教授首先給我們展示了美國有質子治療的院區,再帶大家看看斥資兩億美元建造的質子治療大型設備。蕭教授舉了肺癌和鼻咽癌的例子說明了質子治療能夠更精准地把放療作用到腫瘤細胞裡,並且能夠減少放療傷害到健康的細胞,保護健康細胞。蕭教授最後還向大家分享了梅奧診所將來會有的立體定向放療,希望可以通過這一新技術提升腫瘤治療的效果。

泰和誠控股/美中嘉和醫療首席質子物理師李左鋒博士提到:“剛剛陸院長提到他們做了很多工作,證實了質子重離子治療不光是對早期的癌症,也包括了對頭頸部腫瘤復發性腫瘤的優勢會比傳統的光子放療治癒率要高!質子治療有很多優勢,因為質子在治療中的特性,對技術要求比較高,中國的技術目前還沒有美國那麼成熟,所以我們希望能在中國通過培訓、示範建立現代的有高水準的質子中心的管理體系,能夠讓先進的技術使中國所有的患者受益!”

徐志淵主任解答觀眾問題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腫瘤醫學中心副主管徐志淵主任進行患者答疑,回答了3個患者的提問。

徐志淵主任對“咽喉癌初期可以通過質子治療治癒嗎?”的患者提問進行解答,他提到“質子治療與普通的光子治療相比較,質子治療可以減少治療相關毒性的。有臨床研究發現質子治療用於口咽癌治療時,可以明顯改善一些治療相關的副作用,如口幹、味覺減弱、食欲不佳、黏膜反應等,目前質子治療還未普及,還需等待更多的臨床研究的結果,可以期待一下質子治療未來真正普及後實際的生存率會不會更好!”

《AI人工智慧在精準放射治療裡的兩個臨床應用:食道癌GTV勾畫和頭頸癌OAR分割以及臨床驗證》-呂樂博士

阿裡巴巴達摩院醫學發展部總監呂樂博士發表為題《人工智慧在精准放療裡的兩個臨床應用:食道癌GTV勾畫和頭頸癌OAR分割以及臨床驗證》的主題演講。呂樂博士在人工智慧研究有15年經驗,他的研究方向是腫瘤把向(GTV) 、腫瘤臨床把區(CTV)和癌症淋巴系統。呂教授向大家分享了一個食道癌人工智慧研究。此研究是有中國內地三家醫院、354個病人參加。把CT、PET、臨床報告、內窺鏡,所有的訊息融合起來經過人工智慧分析,讓人工智慧去學習。結果70%的資料可以讓醫生直接使用,提高了效率,更提高了治療效果。呂博士更與臺灣七間醫院合作,分析了不同醫生提供的不同治療,發現有些資料效果顯著,但有些治療效果並不理想。他期望能夠透過人工智慧提高全世界的病人都可以享受高品質的治療。

《以AI為基礎的宮頸癌自我調整放射治療》-張福泉主任

北京協和醫院放療科主任/中華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張福泉主任首先對宮頸癌的病因進行了介紹,並提到放射治療對於宮頸癌的治療是最主要的治療的方法之一。張主任提到婦科腫瘤是協和醫院的特色,每年治療的5000例新的腫瘤病人中宮頸癌有1000多例。張主任展示了他們開展的臨床試驗,將放療與人工智慧相結合的宮頸癌放療OAR自動勾畫研究,實現了放療靶區自動勾畫的效果。接著介紹了宮頸癌外照射面臨會出現的靶區變動的問題,而宮頸癌外放margin CBCT研究和開展了宮頸癌外照射自我調整放療能夠很好的應對該問題,將靶區調整時間有效縮短在幾分鐘之內就能完成了! PUMCH宮頸癌線上自我調整放療的成功試驗,證明了人工智慧結合放療在宮頸癌治療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並且宮頸癌放療未來的發展,將能實現精准MRI和快速AI的四維外+內照射!

劉雅潔主任﹑李先明主任﹑孔鳳鳴教授解答觀眾問題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放射治療科主任劉雅潔主任和深圳市人民醫院主任醫師李先明主任以及孔鳳鳴教授進行患者答疑,回答了3個患者的問題。

    劉雅潔主任針對患者“人工智慧治療癌症的效果要好于普通的化療、放療、免疫治療嗎?”的提問進行回答,她提到“人工智慧只是一種方法可以運用到放療、化療、免疫治療中,可以幫助提升腫瘤診斷的效率,在治療方面人工智慧有直接的作用,如剛剛前面各位專家提到的靶區勾畫、自我調整方案調節等,輔助作用如IBM等,總的來說人工智慧的引用能夠更好的為患者服務,提高患者治癒機會!”

李先明主任補充到:“人工智慧現在運用於腫瘤治療的各個環節,除了治療,人工智慧還可運用於預後的預測,但是目前在放療領域人工智慧還面臨沒有統一標準的情況,現在的人工智慧公司大多都是集中在某個病種的治療研究上,沒有一家公司關注所有的癌種,關注的深度和層次也存在差異,所以期待在國際和國內制定一個相關的標準,在短期內人工智慧在臨床的運用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孔教授回答了“人工智慧在乳腺癌篩查診斷領域的運用”這一問題,她提到“英國有一個臨床研究,研究了250000例的病人,根據患者鉬靶掃描的片子利用人工智慧建立了一個模型,在美國運用之後發現準確性能達到80%以上!”

香港理工大學教授/香港理工大學醫學醫學物理專案主任蔡璟教授,介紹了最新的關於“利用AI來增強核磁影像合成技術”,他提到“常規的核磁需要造影劑會存在毒性過敏反應等,並且有耗費時間較長及價格昂貴等缺點,導致核磁在放療中沒有很廣泛的運用。蔡教授團隊利用AI在鼻咽癌領域做了一些測試,發現利用AI之後核磁不需要增強劑就能產生高圖元的圖像,可以減免病人做核磁造影檢查;還利用人工智慧對鼻咽癌患者進行智慧自我調整放療,基於核磁的放射組學特徵在放療開始之前對鼻咽癌患者進行篩選預測,準確率達到90%。利用人工智慧基於CT影像做了CT肺功能(灌注),減免了病人通氣灌注檢查!”

最後,GCOG“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五期—“2022抗癌新技術是什麼?人工智慧?質子?Flash?來聽聽專家們怎麼說”講座圓滿結束!讓我們共同期待2月26日GCOG“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第六期“乳腺癌專題”活動的召開,歡迎大家積極參與,提出你想向專家諮詢的問題,屆時將會有優秀的專家將為您線上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