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防癌 全球視野 | Cancer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2021年11月20日晚8時香港時間,由香港大學知識交流辦公室主辦,全球腫瘤協作組(GCOG)和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系共同承辦的“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二期—「肺癌可治嗎?聽聽這些多學科專家的“肺”腑之言」~專家義務講課及線上答疑活動圓滿落幕。

 

防癌抗癌 全球視野 肺癌 0

 

肺癌專家小組成員

孔鳳鳴教授 | 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教授
支修益教授 | 中國抗癌協會科普部部長
申維璽主任 | 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腫瘤中心主任
白春學教授 | 中國國家肺癌聯盟主席
Terence T. Sio教授 | 美國梅奧診所醫學和科學學院放射腫瘤學副教授
徐鑫主任 |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院器官移植科主任
李瑩主任 |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放射診斷科副主任
周汝明主任 |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介入科
陳霜醫生 |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病理科
龐大志醫生 |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胸外科顧問醫生
孫漢治教授 | 香港中文大學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
張吉天醫生 |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胸外科顧問醫生
田耕教授 | 深圳市第二大眾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
唐澤君教授 |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
王樹濱教授 |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腫瘤科主任
區兆基教授 | 香港肺癌學會會長
楊利副主任 |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腫瘤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
劉雅潔主任 |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放射治療科主任
梁軍主任 |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主任醫師
姜威副主任 |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副主任醫師

延伸閱讀  會議報導丨肺癌多學科“一站式”會診活動圓滿落幕

多學科專家在「國際肺癌關注月」讓大家更了解肺癌

此次線上講座活動特邀20位國內外醫學領域多學科專家,作為極具代表性的各醫學領域專家和學術帶頭人,圍繞肺癌預防、診斷、治療等進行主題演講和為患者線上答疑。作為一場“國際肺癌關注月”的“肺癌”知識科普盛會,講座深入分析了我國肺癌診治領域現狀、探討了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免疫治療、標靶治療的發展,起到了提高公眾對肺癌的認知。線上觀看人次達28686人。

本次講座依次由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教授/GCOG全球抗癌協作組主席/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胸部腫瘤中心主任孔鳳鳴教授Feng-Ming (Spring) Kong、中國抗癌協會科普部部長/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肺癌中心主任/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腫瘤中心主任/深圳市抗癌協會理事長/深圳市醫師協會腫瘤分會副會長申維璽主任擔任主持。有中國國家肺癌聯盟主席 /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長 白春學教授 講“十六字防治肺癌”,美國梅奧診所醫學和科學學院放射腫瘤學副教授的Terence T. Sio教授進行了題為“肺癌SBRT精確放射治療技術”的演講。

 

防癌抗癌 全球視野 肺癌 1

 

孔鳳鳴教授介紹全球肺癌概況

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教授/全球抗癌協作組主席/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胸部腫瘤中心主任孔鳳鳴教授Feng-Ming (Spring) Kong進行了首先帶大家回顧了肺癌在世界上的重要性,簡要解讀了全球肺癌報告中的關鍵資訊與分析了中國、美國、中國香港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存在的差異以及解決差異產生的原因。由此指出本次“肺癌可治嗎?聽聽多學科專家的“肺”腑之言”肺癌月主題講座的目的是:圍繞肺癌的預防、診斷以及治療從多學科的角度進行更為深入的分析與探討,以帶給大家更多知識。

在致辭中,孔鳳鳴教授指出肺癌是世界最常見的癌症,腫瘤頭號殺手。 肺癌在世界上:每分鐘出現4個新病例,3+人死亡!目前中國屬於肺癌高發的國家,每年大約有82萬的新病例出現,每分鐘約出現1.6個新病例,中國肺癌死亡百分比是高於發病的百分比的,這說明在肺癌治療效果方面還存在嚴重的挑戰,“預防、篩查、診斷、治療、康復”是上期講座中支修益教授提到的肺癌防控的重要原則,而發展和應用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新興醫學科技手段來提升肺癌預防、診斷、治療能力是應對挑戰和踐行防控原則的有力工具。2020年中國的肺癌死亡人數排名世界第一,每分鐘約有1.3人死於肺癌。在2019年肺癌超越直結腸癌成為了香港癌症排名榜的“第一殺手”,並且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增長,肺癌的死亡人數也在不斷的增加。通過肺癌新發病例數及死亡人數的對比發現中國大陸與美國存在30%的差異,中國香港與美國存在15%的差異,產生差異的原因有:患者、治療設備和藥物供應、醫療保健系統、醫生和團隊。近年來,肺癌智慧診斷新技術、肺癌診斷多學科(MDT)診療、肺癌手術治療、化療、免疫治療、標靶治療等新興醫學科技在肺癌診治過程中不斷進行聯結綜合運用。

最後孔鳳鳴教授強調,多學科交叉融合創新推動新興技術發展及其在肺癌診療防治中的應用是未來重點發展方向,相信這些醫學科技前沿進展一定會為肺癌患者的治療及提高生存率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

防癌抗癌 全球視野 肺癌 2

支修益教授認為大眾控煙意識增加能有效預防肺癌

中國抗癌協會科普部部長/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肺癌中心主任/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首先表達了對各位多學科專家參與此次活動的感謝,再次感謝孔教授這個香港大學的繼續教育專案及科普專案讓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業委員會、中國癌症基金會、腫瘤防控與科普部能夠積極參與,接著介紹了上期科普講座中提到的癌症預防“防、篩、診、治、康”五字原則,呼籲公眾重視肺癌的三級預防和強調“吸煙有害健康”吸煙與各種癌症密切相關;另外,關注三霾/室外的霧霾、室內的煙霾和內心的陰霾,更多的大眾要做到遠離五氣/室外大氣可吸入顆粒物、室內煙草煙氣、廚房油煙氣、房屋裝修裝飾材料導致的室內可揮發性氣體VOC、以及長時間愛生“悶氣”!支教授強調,目前中國的“癌症整體5年生存率”不到20%,按照《健康中國規劃綱要》希望至2030年中國大陸的癌症“整體5年生存率”能提高15個百分點,所以支教授希望能有更多的民眾關注控煙,更多的醫生參與控煙,更多的臨床醫生參與肺癌的篩查,另外臨床醫生要把治療的新技術不論是外科技術、內科藥物,還是分子病理、基因檢測,標靶治療、免疫治療、放射治療的最新技術用大眾能聽得懂的術語,讓更多的大眾能夠接收這些最新的腫瘤資訊,讓更多的大眾能“知、信、行”!肺癌預防的道路是沒有盡頭的,隨著科技水準的提升,大眾控煙意識的增強其肺癌預防效果也會隨之不斷改善。

 

防癌抗癌 全球視野 肺癌 3

接著,孔鳳鳴教授帶著大家回顧了 “腫瘤診斷的最重要的步驟是什麼?” 上期已有深圳市第二大眾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腫瘤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GCOG全球抗癌協作組患者與家屬聯絡部主任田耕教授講授 ”,主要有“影像診斷”“臨床診斷”“病理診斷”及其影響因素,再次展示了不同診斷的準確性有何不同,接著說明了病理診斷也是存在局限性的,所有診斷需與臨床相結合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防癌抗癌 全球視野 肺癌 4

申維璽主任介紹「腫瘤多學科診療(MDT)」

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腫瘤中心主任/深圳市抗癌協會理事長/深圳市醫師協會腫瘤分會副會長/廣東省醫學會腫瘤分會副主任委員申維璽主任進行了題為“腫瘤多學科診療(MDT)簡述”的主題演講。首先,申維璽主任簡要的介紹了腫瘤多學科診療(MDT)的概念、特點、和涉及的學科,指出腫瘤MDT與傳統會診的區別,當前開展腫瘤MDT診療的必要性是:第一,臨床醫學特點和專業醫生分工的必要性,醫學分科越來越細、不同科室的專業特點和側重點,醫生掌握醫學知識的局限性、治療進展越來越多;第二,腫瘤疾病本身診治的需要;第三,腫瘤的具體情況不同;第四,腫瘤病人全身情況的差異;此外,腫瘤生物學行為的異質性也成為腫瘤診斷過程中需注意的問題。腫瘤MDT診療也存在臨床實施的困難,醫院的人力成本較大,前期準備工作費時費力,疑難病例,診治過程數年、甚至10年以上,佔有時間過多等問題。最後,申維璽主任對腫瘤MDT診療的臨床意義表示了強烈的肯定,他認為腫瘤MDT診療不僅可以得出更為全面和明確的診斷,更是為明確了診斷後MDT討論治療方案和策略,對於病人解惑,心理安慰和治療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防癌抗癌 全球視野 肺癌 5

 

白春學教授︰利用AI人工智能結合臨床經驗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教授/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呼吸病研究所所長白春學教授(呼吸科)發表題為“十六字防治肺癌”的演講—“知己知彼,避忌替移,專業就醫,智保無虞”為公眾介紹體檢CT發現肺結節怎麼辦? 肺小結節的智慧評估診斷以及智慧肺癌診斷新技術是如何在臨床中應用。白春學教授在演講中強調了要特別注意“專業就醫”,現在肺結節診斷方面存在過度診斷、延誤診斷等一系列問題,建議要找專業醫師進行診斷治療,這樣才能真正實際的解決問題。在人工智慧治療方面,白春學教授提出“智(能)保(障)無虞”,用二十八個字概括“複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數位化,數位問題程式化,程式問題體系化”這就是現在的數字醫學。人機MDT是人類和機器人的MDT,圍繞目前中山醫院肺癌病人診治已實現“10年存活率”達到54%”的現狀以及相關的影響因素進行講解。並講述了一個人工智慧診斷極小肺癌的案例,提出了醫生們在診療過程中要學習利用人工智慧電腦等先進技術與臨床經驗相結合的建議,呼籲各位同道共同踐行“名醫治未病,大醫治眾生”。

 

 

延伸閱讀  萬寧X公立醫院取藥服務【內附服務流程+注意事項】

 

徐鑫主任介紹肺結節的診治、評估與處理原則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院器官移植科主任/胸外科病區主任/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肺移植學組副組長徐鑫主任/彭桂林醫生 發表了題為“肺結節的診治、評估與處理原則”的演講。首先就包括腫瘤死亡排行榜、肺癌發生率和死亡率等肺癌生存現狀進行介紹,並提出肺癌診斷中主要靠CT檢查實現“早發現”,肺部小 結節良性比例較高,以及說明了PET-CT檢查對於直徑>8mm的實性肺結節有良好的鑒別效果。告訴公眾現今非手術類活檢技術在肺癌早診中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外科手術的進步使手術帶來的創傷越來越小以及快速康復等一系列操作使患者術後能夠更快恢復生活狀態。

 

防癌抗癌 全球視野 肺癌 6

 

診斷答疑環節首先由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放射診斷科李瑩副主任、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介入科周汝明主任、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病理科陳霜醫生首先進行第一輪的患者答疑,李瑩顧問醫生進行了“AI助力肺結節影像診斷”的簡單講解,分享了她在香港進行的結合AI檢測技術在臨床應用中的成果,提出了“AI+醫學影像,相較於人工效率會提高90%”,說明了AI在影像診斷應用的意義。周汝明主任和陳霜醫生也分別對患者的提問做出相應解答。

 

防癌抗癌 全球視野 肺癌 7

 

龐大志醫生介紹近年肺癌手術的最新發展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胸外科顧問醫生、廣東省臨床醫學會深圳市胸外科專科聯盟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院協會臨床科主任管理分會委員龐大志醫生就“近手術進展有最新發展嗎?長在中央的肺癌能手術切掉同時保留肺嗎?微創肺癌袖式切除”展開報告。龐大志醫生提到“手術是治療肺癌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系統介紹了肺癌手術的發展進程,從全肺切除術到肺袖式切除術,闡明相較于傳統中央型肺癌全肺切除術袖式肺葉切除術能更大程度保留肺功能,術後併發症發生率、圍術期死亡率,遠期生存率均優於或不劣于全肺切除術。現今還有:全 VATS支氣管袖式肺葉切除、單孔VATS支氣管成形術、非插管 VATS 支氣管袖式成形術、機器人輔助胸腔鏡支氣管袖式成形術等肺癌治療先進的手術方式。目前來看,機器人輔助胸腔鏡支氣管袖式成形術越來越受到大家關注,所以如果未來能夠更好地開發利用此手術方式,將會帶來非常多的好處。

 

防癌抗癌 全球視野 肺癌 8

接著,香港中文大學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香港外科醫學院院士孫漢治教授、中國抗癌協會科普部部長/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肺癌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胸外科顧問醫生張吉天醫生從外科學的角度,針對“肺癌治療成功率,生命存活率?”的問題,用圖表的形式簡單直觀的回答了患者的提問,針對“肺癌1期,在外科手術把腫瘤切除後,需要做預防性化或電療嗎?做了應降低復發率嗎?還有什麼方法可以降低復發率?”的問題,回答到“ IA 期完全切除不需要化療或其他輔助治療。IB期IC因患者而異. I期不需要電療,電療I期or N0N1期有害”。

 

田耕主任說明免疫治療 、標靶治療、化療的差別

深圳市第二大眾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腫瘤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GCOG全球抗癌協作組患者與家屬聯絡部主任田耕教授進行了題為“免疫治療 、標靶治療、化療有什麼差別 ?”的主題演講。

 

田耕教授指出,化療用通俗的話語表達就是“原子彈式”不分敵我的殺傷正常和腫瘤細胞,標靶治療就是“導彈式”殺傷腫瘤細胞,免疫治療就是“細胞啟動”式説明自身的免疫系統殺傷細胞。接著分別介紹了化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的副反應,化療的副反應是:降低免疫力,增強感染等基本風險;標靶治療的副反應是:只適用於部分腫瘤;免疫治療的副反應是:免疫介導性炎症。田耕教授還針對目前免疫治療常見的副作用和如何應對免疫治療的副作用進行了簡單講解。

 

防癌抗癌 全球視野 肺癌 9

隨後,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唐澤君教授、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腫瘤科主任/深圳市腫瘤轉化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樹濱教授、香港肺癌學會會長/香港精准腫瘤學會會長/香港港安醫院腫瘤中心主任兼顧問區兆基教授、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腫瘤中心主任/深圳市抗癌協會理事長申維璽主任、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腫瘤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楊利副主任,從內科學的角度解答了一系列問題,其中解答了“想瞭解治療方案,未來的治療方案以及未來更新的治療方案?”,專家的回答是“對於非小細胞肺癌來說,傳統的治療方案包括手術,化療和放射治療。除此以外,對於含有EGFR/ALK等驅動基因突變的肺腺癌的患者,目前的一線治療方案還包括針對這些特定基因突變的靶向藥物。對於肺鱗癌或者沒有驅動基因突變的肺腺癌患者,免疫治療也是目前一線的方案之一。小細胞肺癌目前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化療,同步/序貫放化療,化療聯合免疫治療等。”

 

隨著科技的進步,無法手術切除的肺癌患者也有可能治癒. 孔鳳鳴教授提出現代放射治療可以精確地將高能射線照射到腫瘤,就像局部標靶治療一樣,達到優秀腫瘤控制,可與手術切除相媲美。

 

防癌抗癌 全球視野 肺癌 10

Terence T. Sio教授介紹SBRT精確放射治療技術在肺癌治療的應用

梅奧診所美國放射學放射腫瘤委員會認證專科醫師/放射腫瘤學部顧問、放射腫瘤學副教授-梅奧診所醫學和科學學院Terence T. Sio教授進行了題為“肺癌SBRT精確放射治療技術”的演講。他簡要介紹了胸腔立體定向放射治療-診斷檢查的內容,以及講述了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的優點與價值。Terence T. Sio教授針對立體定向質子治療未來發展方向做出了詳盡的闡述,他指出目前的實踐(基於質子治療):高劑量, 分割次數少(≤5次),而且有精准度高,定位準確;具有良好的耐受毒性,療效顯著的優點,在這過程中需要高精度的影像學來指導放射治療。他還展示了美國梅奧診所的CT模擬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病人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後的影像學變化。

 

防癌抗癌 全球視野 肺癌 11

接著,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放射治療科主任劉雅潔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主任醫師梁軍主任、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副主任醫師姜威副主任就“如何防治癌症轉移”“若轉移至骨,如何令患者身體修復?”等一系列問題進行解答,姜威副主任回答到“骨轉移首先仍以全身抗腫瘤治療為主,根據腫瘤情況,選擇標靶治療,免疫治療或者化療,對於治療有效的患者,仍有希望獲得長期的生存;如果有產生局部的症狀,例如骨折,疼痛等,可以再輔助手術或者放射治療,緩解局部的症狀還可以使用護骨針,地舒單抗、唑來磷酸等,減少骨質的吸收破壞”等。最後孔鳳鳴教授回答腫瘤轉移問題,強調多學科專家合作可以多方位腫瘤控制,提高治癒機會。

 

GCOG“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活動第二期—“肺癌可治嗎?聽聽多學科專家的“肺”腑之言”講座在孔鳳鳴教授對專家講者以及專家答疑的回顧和重溫中圓滿結束。 “肺癌是可治的。“歲月光輝,前路猶長,中國肺癌的預防、診斷及治療需要全社會所有人的攜手相行!讓我們共同期待12月18日GCOG“防癌抗癌,全球視野”科普教育系列講座第三期“肝癌專題”活動的召開,歡迎大家積極參與,提出你想向專家諮詢的問題,收到優秀專家為您線上答疑解惑!

 

這是我們重播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