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scribe Now

接收最新的健康醫療資訊


* You will receive the latest news and updates on your favorite celebrities!

【乳癌治療】了解乳癌症狀﹑良性腫瘤﹑檢查﹑治療﹑副作用﹑乳房重建手術

乳癌(Breast Cancer)


每14名婦女中有1人有機會在一生中患上乳癌。其實每位女士都有患上乳癌的風險,所以醫學界一直鼓勵女性定期自我檢查,以及早發現乳癌的症狀並盡快接受治療。乳癌的治療方式包含:手術、放射線療法、 化學療法與標靶治療。

認識乳癌

認識乳癌


甚麼是乳癌?

  • 乳癌是惡性腫瘤

由乳房內不正常的細胞病變、侵略並破壞乳房正常的組織而形成。

  • 乳癌細胞有可能擴散

乳癌細胞有可能跟隨血液和淋巴系統,擴散至腋下淋巴腺及人體其他器官和組織,例如:肺部、骨骼、肝臟及腦部等,甚至會威脅患者的生命。

提高警覺,及早發現乳癌,治癒的成效便愈高,較早期乳癌不但可以減輕治療的費用開支,亦能避免因治療帶來的身心負面影響及情緒困擾。因此,關注乳癌,乃所有婦女應該擁有的意識。

乳癌在香港普遍嗎?

乳癌是香港女性 10 大癌症的第一位,自 1993 年起,已成為香港女性的頭號癌症。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2017 年資料顯示,每 10 萬人口計算, 便有 109.3 人患病,而死亡人數為 18 人。

2017 年女性入侵性乳腺癌新症個案跳升至 4,373 宗,和 2016 年相比上升 6.5%。同時在 2017 年期間亦錄得 636 宗乳腺原位癌新症個案(即乳腺癌分期為 0 期或稱為癌前病變),令女性入侵性及原位乳腺癌新症個案合共錄得超過 5,000 宗的歷史新高。

雖然大部分乳癌個案發生在 40 至 59 歲的女性身上,但近年,年輕患者的個案有所增加,最年輕的患者不足 20 歲。

乳癌常見症狀

  • 乳房出現硬塊
  • 乳頭出血或有分泌物
  • 乳房的大小、形狀有改變
  • 乳房皮膚或乳頭出現病變(例如:變厚、變紅、膚色變深、內陷或起皺如「橙皮」)
  • 乳頭搔癢、疼痛或出現皮疹
  • 腋下有硬塊

我有乳癌風險嗎?

事實上,所有女性都面對着罹患乳癌的風險。雖然,乳癌的真正成因至今未明,然而,及早瞭解乳癌的風險因素,我們便可盡量避免,以降低患病機會。而這些增加患病機率的因素,往往與我們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

與乳癌相關的生活習慣:

  • 缺乏運動
  • 過重或肥胖
  • 生活承受高度的精神壓力
  • 從未生育或餵哺母乳

其他因素:

  • 年齡增長
  • 較早出現月經(11 歲之前)或較遲收經(55 歲之後)
  • 曾患過乳癌、卵巢癌、良性乳房疾病(例如:非典型乳腺增生) 或乳小葉原位癌
  • 基因突變或家族史(乳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胰臟癌) 接受荷爾蒙補充劑的治療

* 如有上述情況或因素,並不代表您一定會患上乳癌,只是患上乳癌的風險比其他人高,提醒您更應關注乳房健康。

怎樣減低乳癌風險,保護自己?

  • 適量運動:每星期最少 4 小時
  • 控制體重:避免過重或肥胖
  • 學習紓減壓力:壓力可以打亂身體的荷爾蒙分泌,學習放鬆及保持積極正面,如感到壓力過大,應主動尋求協助
  • 少喝酒:有研究指出,減少喝酒可降低罹患乳癌的機會
  • 吃得健康:少吃動物性飽和脂肪,多吃含抗氧化功能、維他命C、維他命E 和胡蘿蔔素等食物,如:藍莓、布冧、草莓、芥蘭、菠菜、西蘭花和紅椒等,有助抵抗自由基

女士們可以評估自己患上乳癌的風險並安排定期進行檢查,以及維持健康的身活習慣以預防患上乳癌。

另外香港大學開發的乳癌風險評估工具已上載癌症網上資源中心,不妨花點時間評估一下自己患上乳癌的風險。

乳癌風險評估工具

https://www.cancer.gov.hk/tc/bctool/

【乳癌】怎麼預防乳癌? | 陳梓欣醫生

及早發現及治療乳癌的好處

早期發現的乳癌,治癒的機會較大,存活率也較高。因此,婦女要關注自己的乳房健康,留意有否不正常的變化,每月定時檢查,如察覺乳房有任何異常,應該盡快求診,尋求醫生的意見和作進一步檢驗。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與香港大學合作的調查報告顯示,確診時是初期的乳癌患者,5 年存活率可以高達 97.5%,而確診時已是晚期的患者,存活率則降至只有 19.3%。

在醫學角度,乳癌治療 10 年後覆檢而沒有復發症狀,方定義為痊癒。

乳房健康檢查

自我檢查

20 至 40 歲以上人士,每月 1 次

效用:瞭解自己的乳房狀況,易於察覺乳房有異常變化

臨床檢查

20 至 39 歲人士,每 3 年 1 次,40 歲或以上人士每兩年 1 次

效用:由專業護士或醫生觀察和觸檢,以識別乳房是否有腫塊或不尋常狀態

乳房X 光攝影檢查

20 至 39 歲人士按醫生建議或視乎個人情況而決定次數,40 歲以上人士則每兩年 1 次

效用:以X 光造影拍攝乳房組織,檢查是否有未形成的腫瘤或微鈣化點形態存在的癌細胞

* 如果有親人曾患乳癌,上述檢查應提早 10 年進行。

常見的乳癌種類

  1. 原位乳管癌(DCIS):癌症局限於乳管內而未擴散
  2. 原位乳小葉癌(LCIS):癌症局限於乳小葉內而未有擴散
  3. 侵入性乳管癌 (IDC):癌細胞從乳管開始,穿透乳管壁,侵入乳房其他組織,甚至擴散至身體其他器官
  4. 侵入性乳小葉癌 (ILC):癌細胞從乳小葉開始,擴散至身體其他器官

乳癌的治療方案

如果手術許可,醫生或會考慮切除部分或全部乳房,以根治癌症。而化療及標靶藥亦會配合會手術進行,希望進一步縮少腫瘤及殺滅剩餘的癌細胞。

放射治療是另一道防線。病人或者不明白,又手術切除,又化療滅癌,加上標靶藥,不是已經足夠了,為甚麼又要再加放射治療?

這條問題的答案,都是因為癌症最令人聞風喪膽的特性,復發。只要有一點剩下的癌細胞,它們都可能會持續再分裂,在未知的未來,再復發成癌症。這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情況。至於放射治療有沒有用,或者看看下列的研究報告就能得知。

英國哥倫比亞進行了一項長達 20 年的隨機試驗(Randomized Trial)*,比較了不同的乳癌患者在同樣接受了手術及化療後,會否因進行放射治療而改善任何生存指標。結果發現,放射治療的存在大幅(significantly)提升了乳癌患者的各種指標,例如生存率由 61%提升至 87%減少了 32%的乳癌死亡率等等。

除了上述研究,患者也不難感受到醫護人員對放射治療的重視。如果這不是有必要,對病人而言很重要的治療,相信醫護人員也不會如此努力地鼓勵病人去進行。雖然治療過程很漫長,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但如果醫生建議進行放射治療,也請好好考慮,最終也是為了自己。

 

「認識乳癌Step by Step」| 陳梓欣醫生  施俊健醫生 

乳房良性腫瘤

乳房良性腫瘤


當乳房出現硬塊,不少人會擔心患上乳癌,而其實也有可能是良性腫瘤,例如常見於15至35歲年輕女性的乳腺纖維瘤。其實患者不用太擔心,如果經過臨床檢查、造影檢查和抽針檢查三個測試都沒有問題,而腫瘤直徑又少於2至3cm,大部分個案只需要定期觀察。腫瘤直徑大於3 cm的病人可以選擇接受手術切除或者接受不會留疤痕的無創超聲刀治療

乳腺纖維瘤

乳腺纖維瘤一般不會造成患者不適,但在經期之前或者纖維瘤本身較大,或會感到脹痛,這類腫瘤可以小幅度移動,英文俗稱叫Breast mouse,說明了它好像老鼠般可以「走來走去」。如果纖維瘤在比較表面的位置,甚至肉眼也可以看得到。

一般來說,乳腺纖維瘤較常見於15至35歲年輕女性,因而估計成因與女性荷爾蒙有關。醫生會為患者作三方面測試,判斷腫瘤屬於哪種類型,測試包括臨床檢查、造影檢查和抽針檢查。若完成這3個測試,準確度可達98%。如果確診為乳腺纖維瘤,變成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很低,患者毋須擔憂。

若腫瘤大得快、大於2至3cm,又或患者十分擔心腫瘤變大,也可選擇治療。

傳統的治療方法是開刀,好處是可以整粒腫瘤切除拿走,化驗結果也會十分準確;近年的主流是微創手術,只要開一個約3mm的傷口,利用真空吸啜法將腫瘤逐少逐少拿出,不過有可能剩下腫瘤「碎屑」,幸而屬良性不會有大礙。

無創超聲刀-治療乳房纖維瘤有效安全的選擇 | 陳梓欣醫生

乳癌的手術治療

乳癌的手術治療


每當確診患上乳癌,大部份病人都會擔心因此要切除整個乳房,影響外觀及自信。但隨著醫學發展(包括外科手術技術及抗癌藥物硏究。)日新月異,乳癌患者保留乳房的機會可以大大增加。

整形式乳房保留手術(oncoplastic surgery)

這種手術原理是利用保留健康的乳腺組織皮瓣配合整形技術及乳房重塑技術進行局部切除。切除腫瘤時兼顧乳房美觀的考慮。更甚是一些以往被認為體積較大或位置不適合的腫瘤也可考慮採用這種方法。

前置式(手術前)輔助性化療及其他治療

一般來說,輔助性化療會於腫瘤切除手術後採用,用以減低復發率。而術前化療意思是於乳癌手術給予全身性的化療有2大目的︰

  1. 把腫瘤縮小,從而把手術切除的位置範圍亦縮小, 增加保留乳房手術的可能性
  2. 提高腫瘤的完全切除的成功率:通常是指局部晚期(locally advanced) 乳癌和有些癌腫瘤大到無法馬上進行手術的患者

接受了術前化療的患者,除非術後病情出現轉變,否則原則上都不需再次化療,簡單來說只是將手術後原本要做的化療提前在手術前進行而已。

術前化療將腫瘤縮小的成功因素是在於乳癌的種類,通常對HER-2型腫瘤及三陰性腫瘤效果較好。尤其HER-2 型腫瘤可以加上標靶藥物輔助,令到腫瘤縮小甚至消失的機會大大增加。加上有研究指出,如術前化療後切除樣本發現癌細胞完全消失(pCR,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將來的復發率也相對較低。

乳房重建手術

如果病情較嚴重必須全乳房切除的話,也可考慮進行乳房重建手術。乳房重建主要分植入假體或用自身皮瓣作重建兩大類。時間上亦可分為即時性(跟全乳切除手術同一次手術完成)或延遲性。外科醫生跟整形外科醫生會與病人進行會診,作出合適的建議。

【乳癌】乳癌手術治療方案 | 陳梓欣醫生

早期乳癌適合進行手術嗎? 如何降低復發率? | 張天怡醫生

乳癌的化療

乳癌的化療


化療真的有效嗎?化療是輔助性的治療,手術雖然切除了腫瘤, 但有可能極微量的癌細胞仍在身體中,透過化療,可把殘餘的不良細胞殲滅。

如果擔心脫髮問題,坊間其實有很多真髮織成的假髮,當中有些比真正的髮型更漂亮。

化療小貼士

化療前準備

  • 檢查牙齒
  • 剃短頭髮
  • 備假髮、頭巾、帽子及開胸衣服

化療中期貼士

  • 少吃多餐,慢慢咀嚼,切勿過飽
  • 忌辛辣、過熱食物,以避免嘔吐
  • 多吃高蛋白質食物
  • 飯後散步助消化
  • 勤洗手,重衞生
  • 家居保持清潔
  • 人多處,易感染,避前往,若必要,戴口罩
  • 體溫升至攝氏 5℃或以上,即求醫,莫遲疑
  • 防止腹瀉或便秘,進食易消化食物、水果、多喝水及保健湯水
  • 保持樂觀、開朗心態,多參與不同活動
  • 與過來人傾訴,減低憂慮

化療的副作用

乳癌患者在治療階段,因受藥物副作用,或會出現情緒波動及失眠等問題,很多時會有食慾不振、噁心、味覺改變的情況,但這些症狀只是暫時性的,治療過後便會逐漸消失,不用太擔心。

【點擊】乳癌化療期間病友常見的問題

乳癌的放射治療

乳癌的放射治療


乳癌的放射治療技術

針對乳癌,不同醫院都發展出不同的治療方式。有的會用三維適形放射治療 (3DCRT),有的會用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更有的會用上影像導航螺旋刀 (TomoTherapy)等等。不同的技術各有優劣。例如,IMRT 的治療計畫劑量分佈會比 3DCRT 的為佳,卻會造成更多正常組織接受到低輻射劑量影響。因此,腫瘤科醫生會平衝各技術的利弊,再根據院內資源分佈,決定採用的放射治療技術。

病人不要盲目追求先進的治療技術,因不是愈先進的技術就等於更好的治療效果,而是最合適的技術才可以達至最理想的治療效果。

另外,最接近乳房的重要器官是肺部及心臟。如果在設計過程中,放射治療師發現肺部或心臟接受到過高劑量,會考慮以呼吸調控方式,為病人作治療。簡單而言,就是希望透過吸氣忍住的方式,儘量令心臟遠離胸壁,或令胸壁更向外擴張,令輻射線不會太接近肺部及心臟,因而減少它們的劑量,幫助避免日後的副作用。

乳癌病人放射治療時的姿勢

對病人而言,未必需要知道輻射線實際包括了甚麼地方,因為那些內容涉及到專業知識,放心交給腫瘤科醫生及放射治療師去思考。不過,病人需要明白到自己在治療時的位置,每一次都要重複一樣的位置。

一般而言,不論甚麼技術,在乳癌放放射治療期間,病人都需要抬高手。原因是當手臂放在身旁時,如果輻射線要射中乳房及胸口,自然難免會牽涉到手臂。抬高手可以避免了這個情況,因而減少日後手臂的副作用,可以在調節輻射線角度及強度上更有彈性,不用考慮手臂的因素。所以,單單是抬起手的動作,背後卻是大有考慮。

有些醫院會要求病人雙手都抬高,有些則只需要抬起一隻手。背後的考慮各有不同,沒有絕對的正確或錯誤,所以病友亦無需深究,只需遵從放射治療師的指示即可。

另外,病人會被安排躺在一塊較斜的平板上,令身體微微斜向下。這樣做大有深意。因為這可以令人體的胸骨儘量成水平線,這樣可以令輜射線進入人體時,減少從斜面進入,提升劑量計算的準確性。當然,不是每間醫院或每位病人都會這樣做,而是根據病人的病情及治療技術而定。

常見的放射治療副作用

在接受放射治療後,不同的患者會出現不同的副作用。其中,最常見的主要是皮膚反應。表現徵狀為皮膚乾燥、變紅、變深色、疼痛及起水泡等等,就像是曬傷一樣,持續的時間卻會更長。

要留意的是,皮膚副作用會隨著治療日數増加而慢慢加劇,而最嚴重通常不是放射治療的最後一天,而是治療完結後的一至兩個星期。之後,副作用會慢慢好轉。至於其他副作用,由於不太常見及明顯,就不在這裹多費篇幅了。

為何放射治療會引起副作用?

在乳癌中,因為放射治療的位置及特性,令副作用主要集中在皮膚上。因為整個乳房都會包括在內,因此大範圍的皮膚都會被牽涉。再者,因為輻射的物理特性,如果希望乳房中心中間的位置有足夠劑量,表面的劑量也會相應提高。加上如果需要針對腋下位置,因為那裡會比較多皮褶(skin fold),表面劑量亦會較高。種種原因都會令乳癌患者的皮膚副作用比較明顯。

如何應對放射治療引起的皮膚副作用?

針對較常見的皮膚反應,以下都是根據經驗及病人意見而成的一些提醒

不要因痕癢而去「拗痕」

本來放射治療已經令乳房的皮膚很脆弱,「拗痕」只會令皮膚更容易受損。一旦受損,有了傷口,再接受放射治療,只會更加劇皮膚副作用,形成惡性循環。

可以嘗試以暖水袋放在痕癢位置上。

不要在放射治療範圍貿然塗上乳霜或其他護膚品

因為護膚品中可能會有化學物質,可能會剌激皮膚。平日可能沒有,但當皮膚已經很脆弱了,反應可能突然出現。
另外,如果那些物質未被皮膚完全吸收,仍有一些殘留在皮膚上,當輻射穿過那些物質時,有可能會產生其他反應,進一步影響皮膚,因而加劇皮膚副作用。

較好的做法為除了清水外,不要在治療範圍內用上任何化學品。
如果真的需要用,最好先問一問放射治療師,看看有沒有甚麼牌子的護膚品對皮膚的傷害較少。
記得問一問在甚麼時侯用是最佳時機,例如治療前4小時等等,以免出現上述情況。

不要配戴過緊的胸圍

過緊的胸圍會進一步壓迫乳房組織,一來會令病人更痛,二來會令皮膚難以透氣,修復受損皮膚的速度更慢。

嘗試在胸圍的選擇上多作功夫,選用一些較軟身的胸圍,既能承托乳房,又不會對乳房造成溍在傷害,尤其在放射治療期間要多加小心。

不要大力磨擦皮膚

尤其在洗澡後,不要用毛巾大力磨擦皮膚,否則一不小心,令皮膚出現傷口,只會得不償失。

在放射治療期間,要小心對待胸口皮膚。如果要用毛巾,採取「印」的方式,減少對皮膚的磨擦。

穿衣時,盡量找一些較寬鬆的衣服,比起平日大一碼亦未嘗不可,以免在更衣時磨擦皮膚。

從放射治療看乳癌 – 一文了解乳癌症狀﹑檢查﹑治療﹑過程﹑副作用 | 電療小子

乳癌的輔助治療

乳癌的輔助治療


癌症化療期間需要補充什麼營養?

化療期間飲食應該以健康飲食作為骨幹。癌症病人身體對蛋白質與能量(卡路里)的需求會上升,而蛋白質更需要比一般人攝取多1-1.5倍。吸收足夠的蛋白質與能量能減低治療產生的副作用、加速被破壞的組織和傷口的癒合時間及提高免疫系統對抗感染能力。

註冊營養師一般會根據病患的體重、患癌期數、癌症種類、其他病歷、胃口及營養狀況計算蛋白質與能量的攝取量,並加以調整飲食。

除此之外,癌症病人對其他營養素需求例如微量元素、礦物質亦會增加,上述營養素在化療期間可以提升病人免疫力,預防感染。

另外如果味覺出現轉變,感覺食物太過清淡而減少了食量的話,可適量地添加調味料增加味道,提升患者食慾,幫助攝取充足營養。

 

【癌症化療輔助治療】化療飲食簡易補 | 註冊營養師 朱德賢

如何透過飲食減輕化療副作用?

心  (作嘔\作悶)

  • 少食多餐可以抑制問題 (停止進食只會令噁心情況更嚴重)
  • 慢慢食,仔細咀嚼,有助消化。
  • 紀錄噁心發生時間/誘因 (紀錄並改變飲食習慣) 遠離煮食的油煙、香水、煙霧等氣味。
  • 避免味道太濃、太甜與油 膩的食物
  • 可試乾身食物 (如多士、餅乾、炒薑飯),而室溫 或冷凍的食物比較易接受。

嘔吐

推薦「生薑 /薑茶」 或 薑精華 (ard 2g) ,有效舒緩嘔吐不適


味覺轉變

  • 進食時感苦味、可以加甜醬、海鮮醬、花生醬
  • 覺得食物無味,不妨加鹽、大蒜、糖、芝士、火腿、芹菜、洋蔥、醃菜或香料來加重味道
  • 食物有金屬味,用塑膠廚具或餐具可以減少苦味,不要用罐裝飲料或金屬杯 ;進食酸性的食物可以幫助減低口腔金屬味道,例如果汁

口乾 (口水分泌系統弱)

  • 補充足夠流質非常重要 35-40毫升 / 每公斤體重 ;
  • 可以將飲料雪成冰粒

口腔潰瘍、吞嚥困難

  • 進食 濕潤食物例如豆腐、蒸蛋、稀飯、麥皮
  • 額外加入肉汁/ 醬料
  • 避免過份辣、油膩、酸、太凍/熱 (刺激性會導致口爛)

便祕 /腹瀉

  • 補充足夠水分 ( 特別是早上飲水) ;飲用能量飲品 (補充電解質和水分)
  • 便祕: 多食高纖食物,如全麥麵包、糙米、蔬菜和連皮的水果。

化療期間有那些飲食的注意事項?

不少人會患癌後歸咎於自己過往飲食習慣,或者接收坊間不同防癌謬誤資料後,而將過去的飲食習慣180度轉變,過分地戒口,導致營養不良。

其實癌症病人一般毋須特別戒口,反之應及早儲備營養,以提升免疫力,為治療做好準備。
病人唯一需要注意是化療期間免疫力低的情況下,要注意食物及個人衞生,避免進食未經煮熟的食物,包括海產、肉類和蛋,以及易受李斯特菌污染的微凍即食食物及冷藏食物。

病人考慮服用任何營養補充配方前,應先向醫生或註冊營養師諮詢,了解清楚產品是否適合自己服用,以及其服用份量和方法,醫生或註冊營養師會依據病人飲食習慣、治療副作用及身體的狀況,給予個人化的飲食建議,並紓解病人及家屬對癌症飲食的各種疑慮,更能有效改善病人的進食量和減少體重流失,提升病人的生活質量,效益持久。


乳頭重建紋身

全乳切除或局部切除手術後,只要康復者有外觀上的需求都可以考慮進行乳頭重建紋身。

如果康復者有重建乳房並有重建乳頭,會建議做乳頭及乳暈上色,可在重建乳頭拆線後約2-3個月後進行。

如有重建乳房而沒有重建乳頭,會建議做3D高像真度乳頭紋身,透過紋身技巧做出有立體感的乳頭,可在重建手術後約一年進行。全乳切除而沒有重建乳房及乳頭或局部切除的康復者可考慮紋上度身設計的紋身圖案以美化胸部周邊的部份,可在重建手術後約一年進行。

細節部分如乳暈大小/顏色會在見面時溝通,以客人意願優先,再配合可行性和美觀而作出最後決定。另外如康復者有濕疹、牛皮癣、疤痕體質者,應先經醫生評估是否適合紋身。

 

乳癌病人支援

乳癌病人支援


醫信滙線上醫療諮詢服務

乳癌病人支援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