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6月 9日)
筆者最近在會診期間,看了一位患有抑鬱症的年長病人,他發病的原因正正就是他的幼女需要結婚而搬離原生家庭。表面看來兒女結婚, 本來是一件很值得開心的事。可是當最後一位女兒出嫁,也意味著我這位年長的病人亦步入其人生的空巢期。
甚麼是「空巢期」?
「空巢期」指的是當幼鳥長大,可以自行飛行覓食,不再住在鳥巢,不再與父母同吃同睡的現象。在成人生命週期中,隨著子女獨立或 結婚等原因離家後,這個原生家庭又回到只有夫妻二人的時候,此時家庭的發展週期亦進入所謂的「空巢期」。
「空巢期」會引起甚麼症狀與問題?
空巢期是為人父母必經的階段,除了要接受子女離開家庭而獨立的事實,同時也要面對自己身體的老化。有些父母尚未做好心理準備而無法適應空巢期,因而產生悲傷、沮喪、焦慮等適應不良的病徵。心理學家艾瑞克森認為若無法化解這發展週期的危機,則會出現發展障礙, 加深了心理的落寞、惆悵與失落感。
如何面對「空巢期」?
面對空巢期,為人父母的,首先要關注自己的身體,建立新的生活目標,重新安排生活、休閒活動及尋找人生樂趣,同時也要加以擴大自 己的人際網絡。夫妻亦需要重新審視、定義婚姻對二人的意義。此外當孩子尚未離家之前,應先培養和諧的親子關係,父母應適時地放手, 讓兒女可以提早獨立。
「空巢期」是一個新的轉變階段,只要抱著平常心去面對轉變即可。雖然親子雙方的角色與地位出現變化,但親子間的情感及溝通並沒有改變。 對子女而言,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婚後能與父母同住,或經常探望雙親,也能減少空巢期對父母的影響!
其他文章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