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聰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2019-09-13

lung cancer

本港肺癌個案持續增加,發病率排行第二,死亡率更位列眾癌之首。當中第3期的肺癌患者,由於腫瘤尚未擴散至其他身體部分,故醫生仍會按情況考慮安排手術切除腫瘤,但非人人適合,故不少患者只能限於採用電療化療治理。不過,有最新國際研究顯示,使用電療化療再結合免疫治療成效理想,有望為患者提供另一選擇。

臨牀腫瘤科專科李宇聰醫生

臨牀腫瘤科專科李宇聰醫生稱,肺癌期數反映腫瘤的情況,

第1期 代表腫瘤位於肺部內
第2期 指腫瘤開始擴散至附近的淋巴結
第3A期 指有更多腫瘤擴散至同一邊肺部的淋巴結
第3B期 指腫瘤擴散至另一邊肺部的淋巴結
第4期 指腫瘤已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

視乎肺癌期數 身體狀況制訂治療方案

醫生會視乎期數、肺癌種類、基因突變、患者情況等制訂合適的治療方案,「若屬早期的第1期及第2期肺癌,通常也會安排手術切除腫瘤;針對開始擴散的第2期患者,醫生或會在術後再採用輔助性化療,或輔助性電療。」李宇聰醫生說。

延伸閱讀  【高血壓】【認識心臟病】3種血壓藥也控制不到的高血壓?頑固性血壓高成因與治療 | 李楚山醫生

不過,當腫瘤開始大量擴散,進入第3期,制訂治療方案就變得複雜,「醫生需按需要安排不同治療方法,並評估其先後次序,常見的是先以化療或電療縮小腫瘤,再評估能否採用手術切除,其後以輔助性化療或電療,清除剩餘的腫瘤。」

「但根據醫管局的數字所示,本港每年肺癌的新症個案一直以65歲或以上的組別佔最多,長者身體普遍較虛弱,未必能承受得住手術的創傷和風險,需時復元;部分患者若於手術前心肺功能不足,或其腫瘤無法單用手術切除,最後也只能單純採用電療化療為治療方案。」李宇聰醫生續說。

肺癌患者手術後 仍要有難關

不過,能接受手術亦不代表「一了百了」,李宇聰醫生就提醒,患者術後仍有很多難關,「如手術為患者帶來的創傷始終需時復元,尤其是長者;而且術後仍有一定死亡風險,以切除肺葉為例,術後30天的死亡率約為2至3%;即使患者安然無恙,生活質素也會受到一定影響。種種因素的影響下,也收窄手術的可能性。」

面對第3期肺癌患者這樣的治療樽頸,李宇聰醫生就引述國際研究指出全新選擇,「一項名為PACIFIC的國際研究就發布了最新的研究結果(詳程請参考以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反映度伐利尤單抗這款PD-L1抑制劑用於未能切除腫瘤、已接受電療化療的第3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身上,其整體存活率較佳(12個月逾八成、24個月逾近七成)、死亡風險或病情擴散時間能延長1年,中位數達28個月;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亦長達17個月,療效十分理想。」

因此,李宇聰醫生建議第3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如未能接受手術,在接受電療化療後,不妨考慮加上免疫治療,以延長存活期。有年約50多歲患者在確診第3B期肺癌後,隨即安排電療化療,其後再安排上述免疫治療。目前他已接受約半年免疫治療,病情受控之餘,更無治療相關的副作用,有需要的患者不妨向主診醫生查詢。

李宇聰醫生
李宇聰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香港聯合腫瘤中心顧問醫生
香港腫瘤學硏究學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