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兆基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精準醫療時代的到來,大大推動了癌症治療模式的革新。透過基因檢測技術,同一部位的癌症,可以由不同基因突變所造成;相反,不同位置發現的腫瘤亦可能屬相同的基因突變。這促使「不定腫瘤類型」抗癌藥物的出現。到底何謂「不定腫瘤類型」抗癌藥物治療?這類藥物治療與「液體活檢」技術如何協助癌症病人獲得更精準的治療方案?
「不定腫瘤類型」抗癌藥物 針對基因突變的新治癌模式
所謂「不定腫瘤類型治療」(Tumor Agnostic Therapy)是針對癌細胞的基因變化,而非單單考慮原發病灶位置、病理類型、腫瘤範圍或期數,為病人設計最合適的個人化治療方案。病人如果在基因檢測中找出特定基因變異,便可配對相應的治療藥物。其中備受注目的例子,2018年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TRK抑制劑用於治療帶有NTRK 融合基因突變的癌症患者,不限腫瘤種類。而更早前,2017年5月,FDA 批出首個「不定腫瘤類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則適用於微衛星不穩定性高(MSI-H)或有基因錯配修復功能缺陷(dMMR)的患者,同樣不論腫瘤位於肺部、子宮、卵巢、大腸或其他器官。
最近,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SCO)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利用「液體活檢」技術在「腫瘤原發病灶不明」(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 CUP)的癌症患者身上抽取樣本作基因測試,結果發現46%的患者可找到1個或以上的基因變異,這直接影響癌症治療方案的決定。所以對「腫瘤原發病灶不明」的病人而言,進行次世代基因檢測是尋找有效治療方法的重要一步。隨著次世代基因檢測(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愈來愈普及,相信未來將會出現更多相類似的「不定腫瘤類型」抗癌藥物,以應對不同基因突變所造成的癌症。
液體活檢技術 助獲得更精準的治療方案
談到「液體活檢」(Liquid Biopsy),近年醫學界亦應用於癌症診斷上。技術人員抽取患者體液透過高敏感度的平台進行檢測,從而獲取癌症相關資訊。其中,體液包括了血液、汗液甚至積水(肺積水或腹腔積水)等。但多種體液中,以血液的循環腫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即腫瘤細胞壞死後釋放至血液中的DNA濃度較高,故多以血液作檢測之用。研究指出,液體活檢與組織活檢兩者結果的一致率(concordance rate)高達80%以上;透過監察病人血液,反映腫瘤異質性變化(Tumor heterogeneity)的比率更是接近100%。
事實上,「液體活檢」的出現突破了「組織活檢」的限制。首先,「液體活檢」是非創傷性,對比手術抽取組織,病人需要承受的風險大大減低。特別對於身體狀況欠佳或腫瘤位於重要器官內的病人而言,「液體活檢」無疑是更安全的選擇。第二,「液體活檢」可更全面反映腫瘤基因變化。組織活檢只能取得病人部分腫瘤組織;但在多於一個癌灶的患者身上,「液體活檢」抽取血液作檢驗能提供更準確的癌症資訊。第三,「液體活檢」更具靈活性,因採集血液樣本過程較簡易,可多次進行,以便監察患者的病情發展。若發現癌症已突變或出現抗藥反應,便可爭取於短時間內調整治療方針。在最近研究顯示,基於「液體活檢」而作出的治療決定,去試一些新的標靶藥物,發現成效如緩解率以及無惡化生存時間跟使用組織活檢來選擇治療的分別相約。由此可見,「液體活檢」是一項有效方法去揀選適切的治療。但不可不提的是,病人在選擇檢測平台時亦應考慮平台的可靠性及精準程度,以至獲取有臨床意義的癌症訊息。
「不定腫瘤類型」抗癌藥物與「液體活檢」應用的真實例子
一位60多歲的三期鱗狀肺癌男病人,最初接受化療配合電療後,治療效果良好。及後經歷兩次復發,醫生安排病人從肺積水中取得體液進行「液體活檢」基因分析,結果顯示腫瘤細胞含有 MET(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基因變異,是非小細胞肺癌的重要腫瘤驅動基因。但病人身體狀況不能耐受再次化療。基於「不定腫瘤類型」的治療建議,醫生最後處方抑制MET 標靶藥。治療後,病人的正電子掃描結果顯示,肺部腫瘤消失,治療得到很好的成效。
鳴謝:是次公眾教育活動由羅氏大藥廠香港有限公司全力支持
區兆基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