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7-10

「吸煙仍然是患上肺癌的主要原因嗎?」 「吸食電子煙的致癌風險應該較低吧?」很多肺癌病人由確診以至治療過程中都面對很多疑問。由於每次見醫生的時間有限,很多病人會上網搜尋各方面的資訊。然而資訊的真確性成疑,病人應向有規模的機構查詢相關信息。特別是治療方面,病人應信賴主診醫生的建議,捉緊治療時機,勿盲信偏方。如今醫學昌明,以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為例,抗血管增生標靶藥治療效果理想,成患者新希望。

吸煙仍是肺癌主因 電子煙患癌風險不容忽視

根據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肺癌已高踞香港十大常見癌症以及死亡排名多年,被視為香港第一致命疾病。云云病因之中,吸煙引致肺癌的風險甚高。統計數據顯示,十個死於肺癌的病人之中,九個是吸煙者,全因香煙蘊含大量有害物質。近年不少年輕吸煙者轉食電子煙,誤以為對身體没有太大影響。李宇聰醫生指出:「電子煙成份同樣包含多種致癌物,如甲苯、丙烯苯、焦油、多環性芳香化合物等。過往在動物身上的研究結果顯示,這些物質會導致癌症。只是目前缺乏二十至三十年的長遠數據,不清楚電子煙的發病機率而已。」另外,電子煙的宣傳模式亦令不少年輕人產生興趣,提早了吸食年齡以及對相關致癌物的接觸。而且電子煙不會有嗆鼻的氣味,令市民不知不覺間吸入了二手煙,因此電子煙的禍害不單是吸煙者本人,周邊的人也因而受到影響。

延伸閱讀  近距離放射治療 (Brachytherapy)

留意癌症資訊來源 免被誤導

自智能手機普及化,加上網絡訊息泛濫,市民可輕易從不同渠道獲得癌症資訊。然而訊息真假難分,面對癌症迷思,李醫生建議大眾向有規模的病人組織,或腫瘤學相關機構如香港防癌會索取有關資料,因其提供的信息可信性較高。至於市面上的撰寫文章,宜留意是否有腫瘤科醫生參與其中,以增加真確性。市民應加倍小心一些來歷不明、沒有署名,或沒有提供相關研究數據或資料來源的文章。李醫生更提到在治療方案上,盲信偏方、流言有機會會延誤治療時機,影響病人治療成效。大眾宜聽取註冊專科醫生的建議,接受有大量臨床研究實證及國際大型機構認可的治療方案。

抗血管增生標靶藥成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新契機

李醫生說明肺癌主要分為兩大類型,非小細胞肺癌(NSCLC)和小細胞肺癌(SCLC)。在顯微鏡下,體積較小的是小細胞肺癌,相反就是非小細胞肺癌,而非小細胞肺癌可細分為腺癌、鱗狀癌和大細胞癌。兩者的成因有明顯差別,小細胞肺癌主要是吸煙引致,而近七成肺腺癌患者為女性及非吸煙人士。在治療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上,因大部分病人都不是寡轉移(即癌細胞在少於四個位置擴散),而是多處器官轉移,一般都需要進行全身性治療,包括使用化療藥、標靶藥或免疫治療。

「一項臨床研究顯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結合使用針對 EGFR 基因突變標靶藥,配上抗血管生長因子(VEGFR)標靶藥作一線治療相比單用 EGFR 基因突變標靶藥的病人較遲出現腫瘤惡化,療效較好。而抗血管生長因子(VEGFR)藥物所引起的副作用如血壓高、蛋白尿的情況並不嚴重,絶大部分問題都能輕易處理。另外,抗血管生長因子(VEGFR)標靶藥也有大型臨床研究證實與化療藥物紫杉醇合併使用作二線治療方案,治療效果理想,存活中位數達 57%,對於鱗狀或腺癌患者均可使用。」李醫生說。

醫療發展一日千里,即使過往被視為絕症的晚期肺癌都有相應的治療方案。病人宜積極面對治療,共同尋找新出路!

文字 & 插圖:MEDcentra 醫信滙

延伸閱讀  【前列腺癌治療】認識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BRT)︰前列腺癌 | 蘇子謙醫生

聯絡電郵:contact@medcentra.com.hk

李宇聰醫生 Dr Jacky Li
李宇聰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香港聯合腫瘤中心顧問醫生
香港腫瘤學研究學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