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樂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2020-02-25
化療在大腸癌治療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然而不同化療藥物所引起的副作用卻降低癌症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和意慾。一款新型止嘔藥在預防和處理患者因化療引起的噁心與嘔吐上出現重大突破,不但止嘔效果顯著,而且只需於每次化療開始前一小時服用,避免患者回家後忘記服藥的機會。
大腸是我們消化系統的一部分,包括了結腸和直腸,故大腸癌其實是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統稱。自2013年起,大腸癌超越肺癌成為本港十大常見癌症之首。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本港大腸癌新症達5,635宗,發病個案按年遞增。有見及此,近年政府推行大腸癌篩查計劃,希望盡快找出潛在的大腸癌患者,及早診斷以提高治療成效。
大腸癌病因與飲食有關 病徵多從大便反映
由於大腸是人體的消化道,故大腸癌的成因與飲食習慣息息相關,進食過多紅肉和攝取過量動物性蛋白質和脂肪、蔬果與纖維不足都是大腸癌的風險因素。此外,部分大腸癌是由大腸瘜肉經年累月演變而成;而慢性的大腸發炎,例如潰瘍性結腸癌,以及家族中曾有人患上大腸癌或遺傳性腸病,都會增加患上大腸癌的風險。早期的大腸癌可能全無病徵,視乎腫瘤的位置和大小,患者可能出現便血、排便習慣改變(腹瀉或便秘)、貧血、疲倦、體重下降、大便變幼和排便不清的感覺。
化療仍常用於治療大腸癌 新藥助止嘔
結腸癌的治療最理想是透過手術切除腫瘤,然後視乎病情需要輔以術後化療;直腸癌則可能先利用放射治療或 / 及化療縮小腫瘤,然後進行手術並輔以術後化療。如確診之時已屆第四期,則需要進行基因檢測,然後配合化療和標靶藥雙管齊下。由此可見,化療在大腸癌的治療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然而,不同的化療藥物會引起不同的副作用,例如血球數量下降、容易受感染、四肢麻痺、指甲變黑和腹瀉等,而化療引起的噁心與嘔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更是大部分患者感到最難受的副作用,甚至導致患者食慾大減,影響營養吸收,繼而情緒變得低落,降低對治療的信心和意欲。
幸而,CINV能透過藥物有效預防和處理。傳統的止嘔藥物,患者需於每個化療週期連續服用三天,不少年長患者回家後會忘記或漏服藥物,影響止嘔效果;醫護人員亦須於每次化療開始前先行為患者注射止嘔藥物。目前一款最新的止嘔藥在用藥方面出現重大突破。新型止嘔藥只需於每次化療開始前的一小時服用一顆含有5HT3及NK1拮抗劑的膠囊,止嘔效果顯著。既可避免患者回家後忘記服藥,也可省卻醫護人員注射止嘔藥物的程序。根據臨床經驗,大部分患者在服用新型止嘔藥後都沒有出現CINV。
大腸癌個案分享
有一名大腸癌病人在接受化療後因為嘔吐而在兩星期內體重下降了1kg,在服用新型止嘔藥後不但沒有嘔吐,胃口和體重也有所增加,心情也變好。另一位70歲的婆婆確診時已是第四期大腸癌,她仍然希望接受化療。一開始便為她處方新型止嘔藥,婆婆對化療的耐受程度理想,腫瘤指數下跌,治療期間亦無太大副作用,目前已順利過度第三個週期的化療。筆者會傾向及早使用新型止嘔藥,最好在第一化療週期開始使用。因為如果病人嘔吐嚴重,感覺太辛苦,便會萌起放棄治療的念頭。及早有效預防及控制CINV,對順利過度治療有正面的幫助。
醫學昌明,時至今天,大腸癌並非不治之症。即使是第四期大腸癌,也有很多治療選擇,希望患者保持積極樂觀。另一方面,預防勝於治療,希望市民多關注自己的健康,定期接受身體檢查;如有不適,應盡早求醫。符合資格的人士更應該參加政府推行的大腸癌篩查計劃,及早發現,治療便事半功倍。
陳穎樂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