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子樑醫生 香港大學臨床腫瘤科臨床助理教授
2019-11-01
「醫生,我可以不做手術嗎?」
某天接到一轉診病例,是一位年屆90的老太太。對比其它年長癌症病患,她能更清晰地複述病情史,甚至談到年輕時遭遇抗戰大難不死的經歷。接下的談話令我更意外的是,病患關注的不是存活時間,而是基於自身年邁體弱及心肝脾肺功能不好的情況,不想術後累及子女照料,提出「醫生,我的病可以不做手術嗎?」這個唯一的要求。老太太最大的心願是治療後能维持生活品質,儘享受天倫之樂。
直腸 (rectum) 是大腸的末端,位於肛門對上約12-15公分的位置。直腸癌 (rectal cancer) 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清除主瘤及附近的淋巴組織;中後期患者,手術前則需放射治療及化療將腫瘤縮小,以提高將腫瘤完全切除的機會率。
直腸癌患者多為70歲或以上長者,切除手術有風險
大腸癌已躍升為香港第一號癌症,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Hong Kong Cancer Registry) 的報告, 2016年合共有約5400多宗直腸癌(連肛門癌)的新增個案,大部分患者為長者,平均確診年齡中位數約70歲,當中約 30% 的患者確診時已年愈75歲,而80歲或以上的病人亦佔 20%。研究指出,相對年輕患者,年長一族出現併發症的機會率較高,康復期較長。此外,老年直腸癌病人普遍患有老年常見病如高血壓、糖尿、中風、心臟病、腎衰竭等,大大增加了要全身麻醉的風險。而隨著香港整體人口不斷老化,預期年老的直腸癌確診個案將會越來越多。
傳統療法﹕紓緩性體外放射治療(palliative 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效果短暫而不理想
現時,當直腸癌患者被判定為麻醉風險過高而不適合做手術時,大多數病人會接受紓緩性體外放射治療 (palliative 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以減輕病人因腫瘤帶來的不適。由于紓緩性體外放射治療(palliative 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療效短暫且不理想,一般只能為患者帶來一年或數個月的紓緩。之後隨著腫瘤再度增生,患者不可避免再次承受各種痛苦,包括大便排血、便意頻繁、肛門疼痛,甚或至腸塞導致完全不能排便等,大大降低病人的生活質素。
傳統療法﹕體外放射(external beam)治療未能徹底清除腫瘤
放射治療是直腸癌常用的治療手段,普遍以體外放射 (external beam) 技術進行,顧名思義,幅射線 (radiation beam) 經放療機由體外照射直腸腫瘤,從而將癌細胞殺死,但射線需穿過皮膚、骨胳、小腸、大腸、膀胱等重要組織才能到達目標靶區;雖然近年科學發展一日千里,因放療引起的副作用已大幅減少,但體外放射治(external beam)療技術的局限性仍未能有效解决,另要顧及附近的重要器官,放療劑量無法大幅提升,以致未能達致將腫瘤斬草除根的目的。一般以體外放射(external beam)技術進行的直腸癌放療劑量只能達50Gy左右, 但近年研究指出,未能進行手術的直腸癌病人,往往需要約70-90Gy的放療劑量才能更有效地控制腫瘤。
近接放療(brachytherapy)可直接接觸腫瘤表面,無須麻醉,副作用少
近接放療 (brachytherapy) 的技術在治療婦科癌症中被廣泛應用多年,近年歐美國家開始流行將此技術應用在直腸癌的治療上,近接放療 (brachytherapy) 又名接觸放療 (contact therapy),幅射線於接觸腫瘤的表面處近距離發出,好處是能針對性地大幅提升腫瘤的放療劑量,從而達致較佳的療效;另一方面,由於幅射無需穿越正常組織便能直達患處,放療的副作用亦因而大幅減少。一般患者須進行兩至三次的療程,每次療程時醫生會先將導管放進直腸內,然後放射性物質會經電腦遙控,透過導管直接放置於腫瘤表面;治療完畢,放射性物質會隨導管帶走返回密封機器,絲毫不會殘留於病人體內。為求能更精準勾劃放療靶區,近接放療必需配合電腦掃描 (CT) 及磁力共振 (MRI) 影像作導引 (image guided brachytherapy),以確保送出的幅射準確無誤。而醫生亦會為每個病人度身訂造針對性的保護措施,以減低幅射對腫瘤附近正常直腸組織的損害。每次療程約兩至三小時,全程無需開刀,無需全身麻醉,病人亦無需住院,療程完畢後即可回家休息。
關於治療的副作用,患者會於療程後兩星期開始有短暫性的直腸發炎,病人會感到排便時有輕微脹痛,便意較頻繁,而大多能透過藥物有效控制,而上述副作用會於治療後六至八星期後完全消失;至於後遺症,少部分患者會有慢性直腸損傷,可能引致間歇性輕微大便出血的現象。
體外放射(external beam)及影象導引近接放療(image guided brachytherapy)結合使用﹕不宜動手術的年長直腸癌患者的新希望
綜合筆者在香港及國際上另外兩個類似的研究數據,將體外放射治療及近接放療結合使用,約有80% 腫瘤會顯著縮小 (response rate);而兩年局部控制率 (2 year local control rate) 則高達50-70%左右,遠較傳統的單純體外放療的約 20% 為高。隨著影象導引近接放療 (image guided brachytherapy) 的嶄新技術引入香港並日趨成熟,無疑會為越來越多年長及不適合動手術的直腸癌患者帶來新希望。
由於近接放療(brachytherapy)的效果越來越理想,填補了不適合手術病人群在高效治療手段上的空白。同時,為尊重老太太的意願,我為他安排近接放療(brachytherapy)方案。幾個療程下來,老太太的腫瘤完全消失,最近的複診在治療後兩年左右,沒有復發跡像。我打趣地問她:現在康復了,是否考慮把年輕抗戰到和現在抗癌的經歷編成故事,分享給兒孫和大家聽聽?老太太但笑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