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珺   註冊中醫師

(2021 年05月 31日)

相信不少女性都曾經試過經痛,凡是在經期或經行前後,出現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中醫稱為「痛經」及「經行腹痛」。 從中醫學分析,經痛成因很多,比較常見的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腎氣虧損

若然先天腎氣不足,或者因病虛損,傷及中醫所指的腎氣,令到子宮失去濡養,中醫指「不榮則痛」,因此會出現痛經。這種疼痛是經期時腹部隱痛,多數伴有腰部酸痛。

延伸閱讀  【中醫概念】應對新冠後遺症︰「長新冠」之中醫治療 | 黃韻婷博士

二、氣血虛弱

如果是先天氣血不足,或者因病耗傷氣血,又或者脾胃虛弱,令身體自身不能產生足夠氣血,亦會令子宮失去濡養,而出現痛經。氣血不足的痛經,是經期後1-2天覺得小腹隱隱作痛,或下半身有下墜感,經痛時喜歡按住腹部。

三、氣滯血瘀

如果你性格容易抑郁,或嬲怒,會令肝氣鬱滯。當氣滯就會使身體容易產生瘀血,而氣血滯留在子宮時,使子宮內血行不暢,「不通則痛」,故產生痛經。這種情況會在經期前或經期間小腹脹痛,同時可見乳房脹痛,經血伴有少量血塊。

四、子宮虛寒

曾經在月經期間感受寒邪,又或者女士偏好生冷食品,經常進食例如壽司刺身,雪糕,冰涼飲品等;女士經常穿裙子或短褲,長時間逗留在冷氣地方,寒氣便從雙腿傳達腹部。寒氣凝聚子宮而形成經痛。症狀會是月經期間覺得怕冷,尤其經痛時喜愛熱敷腹部,腹部溫暖時疼痛減輕。

如何紓緩經痛問題呢?

  1. 經前及經期間避免寒涼生冷食品,減少食寒性食物,例如白菜,苦瓜,香蕉,西瓜,綠茶,菊花等。
  2. 經期間可以中藥暖包(或普通暖包)對腹部及腰背部進行外敷。又或者艾灸,對於寒證腹痛有溫經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
  3. 經行疼痛時,可以按摩穴位舒緩症狀。常用穴位有大腿部的血海穴,及小腿部的三陰交穴。以拇指按揉穴位3-5分鐘。
  4. 平日可以根據自己體質,以食療作保健。腎虛型,可用桑寄生紅棗茶;血虛型,可喝龍眼肉紅棗水;氣滯型,可喝玫瑰花茶;虛寒型,可喝黑豆生薑紅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