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讚好【MEDcentra】FB 專頁!

朱恩博士 | 註冊中醫師

(2023年7月10日)

對於蕁麻疹這種臨床常見皮膚病,除了口服湯藥治療,針刺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下面介紹:針刺治療蕁麻疹、瘙癢症和劃痕症。

甚麼是蕁麻疹?

蕁麻疹是局限性暫時性水腫風團,有瘙癢或灼熱感,少數病人可有發熱或腹痛等症狀。在機體敏感的情況下,誘發的因素很多,動物性的如魚、蝦、羽毛,植物性的如花粉、蕁麻、漆樹。此外,化學性、物理性、機械性、感染性,以及腸胃道功能障礙,內分泌紊亂和精神因素,也可誘發本病。瘙癢症是指皮膚上只有瘙癢感,而無任何原發性皮疹的神經功能障礙性疾病。劃痕症是摩擦或搔抓而引起,也可稱人工蕁麻疹。中醫稱蕁麻疹為“隱軫”,首見於《素問•四時刺逆從論》又名“風疹”、“癮疹”、“瘖癗”。

蕁麻疹的病因病機

內因肌膚有濕,外因感受風邪,風邪有風寒風熱之分;又有內因腸胃濕熱,外因感受風邪,以致內不能疏泄,外不能透達,表裡互病,營衛不和,發而為疹。中醫認為瘙癢症、劃痕症屬於血虛生風。

辨證論治

  1. 風寒型:疹色偏淡,劇癢、惡風怕冷,得熱稍緩,遇寒加重。苔白,脈象浮緊。治宜祛風散寒,調和營衛。
  2. 風熱型:疹塊色赤,劇癢,遇熱加劇,遇冷稍緩。舌紅苔黃,脈象浮數。治宜祛風散熱,調和營衛。
  3. 腸胃濕熱型:發熱瘙癢、脘腹疼痛、腹中無名不適,尿赤便結,口乾舌燥,脈實有力。治宜祛風解表,通裡瀉熱。
  4. 血虛型:風疹反復發作,經年累月不愈,神疲乏力,舌質淡紅,苔薄、脈象濡細。治宜養血祛風。
延伸閱讀  【中西醫治癌】癌症病人只服中藥,不用標靶藥?| 蘇子謙醫生

蕁麻疹的針刺治療

基本方:曲池、合穀、血海、三陰交(均雙側針刺,瀉法)。

隨症加減:

  1. 風寒型。在基本方基礎上,加大椎、風池(均雙側針刺,補法,大椎穴亦可用溫針,或艾條熏灸,亦可在風團及其周圍用艾條來回熏灸)。
  2. 風熱型。在基本方基礎上,加尺澤、列缺(均雙側針刺,瀉法)。每日針刺1次,如療效不佳,再加膈俞、脾俞,平補平瀉。
  3. 腸胃濕熱型。在基本方基礎上,加胃俞、大腸俞、公孫,均針刺,瀉法。血海與大腸俞可用三棱針點刺放血,每次可1~2毫升。
  4. 血虛型。在基本方基礎上,加膈俞、肝俞、脾俞,均雙側針刺,宜用補法,針感輕微,得氣為度。在穩定期可3~4天治療1次,以推遲其證候發作。

方義

曲池、合谷穴為傳統治療蕁麻疹之經驗穴。《針灸資生經•風疹》載:合谷、曲池療大小人遍身風疹。血海、三陰交穴屬脾經,具有和血養營的功能,亦為治蕁麻疹之經驗要穴。大椎為諸陽之會,能解表通陽。風池為手、足少陽之會,有疏風解熱之效。尺澤、列缺穴屬手太陰經,能清泄肺經風熱。肺主皮毛,與病灶直接有關。血會膈俞,脾能統血,故不速效者可加刺膈俞、脾俞,以和營養血。胃俞、大腸俞均可蕩滌腸腑,清利濕熱。曲池為手陽明經合穴,大腸主津液,針曲池可催化通利。公孫為脾經絡穴,別走陽明,表裡溝通,濕熱自利,故以上數穴對腸胃濕熱型療效甚佳;對風熱型便秘者,亦可參考此法取穴,多能因下焦通利,其疹速消。膈俞、肝俞、脾俞能養血活血,對血虛生風,久患風疹不愈者,有效。

除針刺體穴外,亦可選用耳穴,取蕁麻疹區、肺、內分泌、腎上腺,均雙側針刺;對腸胃濕熱型可加針大腸、直腸,以利清導。

民間尚有拔罐方法,曾試用有效。方法為:取神闕穴拔罐5分鐘,取下,再拔罐5分鐘,再取下,再拔罐5分鐘,共3次,對經久反復發作不愈者有效。

曾治癒一例頑固性蕁麻疹趣案,並從中獲得啟示。患者女性,40歲,有25年蕁麻疹病史,每屆春夏之交必嚴重發作,發作時除周身多處風團外,每天腹瀉4~5次,腹痛,並伴有腹內瘙癢難忍之不適感,歷經治療不愈。余診得患者外觀健壯,形體豐腴,舌質偏紅,舌苔黃膩,脈象滑實,並訴平素大便堅,有便秘史,口臭。嗜辛辣,飲白酒。初診時正在發作時,患者煩躁不安,不能寧坐片刻,家屬補訴患者性情暴躁。

予乃用曲池、胃俞、公孫、血海、大腸俞,均雙側針刺;後兩穴用三棱針點刺放血,每穴出血約2毫升左右,餘三穴均用瀉法。同時兼取耳穴肺、大腸、直腸、交感、神門,一側用28號毫針刺出血,另一側用藥籽貼敷,囑患者頻頻按壓,務求劇痛。翌日複診,風團大半消退,腹痛未作,腹內瘙癢感消失,大便暢通1次,神態較昨安靜許多,苔膩漸化,仍按原法再治療1次。第3日複診,周身風團全部消退,隨訪2年,從未發作。

上述病例之治法:純按中醫辨證取穴,曲池為大腸合穴,胃俞、大腸俞為與大腸之背俞穴,公孫為脾之絡穴,血海屬脾經,為治蕁麻疹之經驗要穴;並按此理加耳穴,以治此血熱內蘊與胃腸實熱交織之證。

江南一帶有一民間俗諺,謂:“肚皮裡生風疹塊。”意謂風疹發於腹內,奇癢難熬,而又撫之不著,抓之不及,有無可比擬之難受,此民諺恰為此病例之寫照也。

根據肺與大腸相表裡之理論,其風團可發於肌膚者,亦必可內應於腸腑,故可見風疹患者常有腹痛腹瀉之證出現。

在五十年代末,曾以針刺治療小兒麻疹多例,目睹凡麻疹患兒必併發腹瀉,亦表裡相關,有諸外必應諸內之理。風疹與麻疹,雖不能剖視患者腸粘膜上是否有疹,但體表皮部有疹者,常可見腸腑有相關證候出現,如此表裡相關之反映,固益使人信服肺與大腸相表裡之說,不為臆測也。

另外健康管理平台【HealthDMall】現已開幕

https://www.healthdmall.com/

醫信滙線上醫療諮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