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達興 註冊中醫師

2021-07-26

長者尿頻有可能是脊椎退化引起,稱為脊源性尿頻。脊椎退化導致壓迫著影響膀胱功能的神經,便會引致尿頻。治療的主要方法為釋放經絡通道。中醫透過調整脊椎,可令脊椎回歸正位,不再壓迫控制膀胱活動的神經。另外亦會透過推拿,並配合艾灸﹑用藥等方式治療脊源性尿頻

長者脊源性尿頻

長者尿頻是很困擾的症狀。正常的膀胱可儲存200-400毫升尿液,而排尿條件是必須有健全的神經及泌尿系統,正常飲水情況下,平均每次會排200-400毫升尿液,若每次只排200毫升以下的尿液,則被定義為「頻尿」。在長者而言,排尿異常原因是神經性膀胱功能異常,排除了年老神經功能退化,糖尿病,炎症刺激、前列腺肥大、腫瘤壓迫等和尿道感染原因外,脊椎退化壓迫相關神經也是常見原因。

 

延伸閱讀  【中醫】我是性無能嗎?中醫5大建議改善勃起功能障礙 | 朱恩博士 註冊中醫師

中醫的尿頻生理病理

從臟腑角度看,因長者年老,腎陽虧虛,因「腎主水」、「腎司二便」,腎陽不足,命火衰微,膀胱虛寒,氣化無權,膀胱是州都之官,津液藏焉,膀胱氣化不利則水液不藏,因此腎陽虛以致長者夜尿頻密。而腎虛引致的夜尿,多數有「夜尿清長」的特點,即夜尿量多,甚至跟水的攝入不成比例。如果長者入夜後飲水量並不多,卻要經常起牀夜尿,而排出的尿液既清且多的話,便有可能屬於腎虛。除了尿頻外,還可見尿頻、尿急、尿不盡、腰酸冷、腹瀉、惡寒等症狀。

從經絡角度看,因長者年老,致脾腎兩虛,因脾主肌肉而腎主骨,脾腎虧虛則脊椎肌肉軟弱和骨痿,無力支撐體重而出現彎曲。脊椎彎曲阻礙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經絡氣血流通,因此引致膀胱氣化不利而尿頻。

神經解剖

腰骶部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糸統控制膀胱逼尿肌及括約肌功能。交感神經源自胸腰部之脊椎神經,自T11至L2,訊息經脊柱旁神經鏈,經到膀胱及尿道。副交感神經源自骶部,自S2至S4,經骨盤神經叢到膀胱。來自大腦的意識控制,也經過 S2至S4傳至骨盤內隨意肌肉及外尿道括約肌。如此複雜之神經系統,當中如果有任何神經通道,經過脊椎時因脊椎出現任何錯位而成的神經卡壓,或脊椎錯位而衍生的病理性結節(相似於壓痛點)影響而受壓迫,該神經通道訊息因而受阻,因此膀胱逼尿肌及括約肌功能減弱而尿頻。

 

脊源性尿頻的診斷與評估

詳細的病史是很重要的,以排除非脊源性因素尿頻。透過四診和神經功能定位檢查可發現病理性的脊椎節段。患者外觀上多見脊柱彎曲,X光多顯示頸,胸,腰和骶四個彎曲呈異常(椎曲過度或不足),個別椎體,尤其是T11至L2椎體可呈旋轉,側擺,滑脫和後凸,或者骨質增生,而脊柱則成S或C型彎曲。觸診多發現足太陽膀胱經上存在疼痛性結節。

 

脊源性尿頻的治療

治療的主要釋放經絡通道。主要手段是調整脊椎,包括調曲,正骨和。透過輕快的脊椎復位手法,可令脊椎回歸正位,不再壓迫控制膀胱活動的神經。

此外,由於脊旁的軟組織節結也會影響控制膀胱活動的神經,因此可透過推拿理筋手法消除這些病理結節。達到放鬆肌肉神經目的。

至於其他補腎助陽方法也是必要的,如可艾灸神闕、氣海、足三里、關元、湧泉、腎俞、命門等穴位。用藥則可用杜仲、仙靈脾、覆盆子等溫腎助陽,氣化膀胱等藥。 日常生活方面當注意脊椎正確姿勢,鍛鍊盆底肌群,慎房事,戒吃寒涼食品和多日照等整體調治才有理想療效。

 

延伸閱讀  女士經痛問題? 中醫教你舒緩4方法 | 註冊中醫師 王珺

林達興
註冊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