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9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指以關節軟骨破壞和繼發性骨質增生病變為特徵的一種慢性關節疾病,又稱為膝關節增生性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及骨關節病等。主要臨床表現為膝關節疼痛、變形和活動受限。嚴重的骨性關節炎可導致關節功能喪失。
臨床表現及體征
主要臨床表現為膝關節疼痛、變形和活動受限。嚴重的骨性關節炎可導致關節功能喪失。
臨證施護
A)膝關節疼痛
1.評估疼痛的誘因、性質、膝關節活動情況、膝關節形態、與天氣變化的關係。
2.體位護理:急性期嚴格臥床休息,膝關節下可墊軟枕。恢復期,下床活動時可住雙拐,減輕關節負重。不要長時間處於一種姿勢,更不要盲目地做反復屈伸膝關節、揉按髕骨、抖晃膝關節等運動。
3.做好膝關節保暖,防止受涼。
4.遵醫囑膝部予中藥貼敷、中藥熱熨、拔火罐、中藥薰蒸、中藥離子導入等治療,觀察治療後的效果,及時向醫師回饋。
5.遵醫囑使用耳穴貼壓(耳穴埋豆),減輕疼痛。常用穴位:神門、交感、皮質下、肝、腎等。
B)膝關節活動受限
1.屈伸不利者,做好安全防護措施,防止跌倒及其他意外事件發生。
2.使用輔助工具行走。
3.臥床期間或活動困難患者,要經常幫助其活動肢體,適時更換臥位,受壓部位用軟墊保護,防止發生壓瘡。
4.保持病室環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協助患者生活料理。
飲食護理
1.飲食宜高營養,高纖維,清淡可口,易於消化。
2.因風、寒、濕而膝痛者,應進食溫熱性食物,忌食生冷。
3.膝關節發炎嚴重者,易食清淡之品,忌食辛辣、肥甘、醇酒等食物,鼓勵多飲水
治療
中藥治療
按中醫辨證論治處方。
非藥物治療:
- 對於治療脊源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要先手法糾正錯位的頸胸腰盆,再以手法正骨恢復膝關節的正常位置,恢復韌帶的功能。
- 中藥熱敷、電療等可緩解軟組織緊張。
- 對於病程日久,如出現關節粘連,可用小針刀、埋線針刀松解關節周圍粘連。
- 中藥熏洗
- 耳穴埋穴
- 艾灸驅寒止痛。
功能鍛煉
增強膝關節周圍肌肉訓練-①股四頭肌練習:直腿抬高,在椅子上繃緊伸直膝關節,並稍稍抬起,使下肢離開地面,保持5~10秒鐘。②膕繩肌鍛煉:患者面壁站立,踝上系上重物並屈膝,每次維持5秒,每日2-3次,每次5-10分鐘,肌肉收縮時,動作宜慢。
併發症護理
骨關節炎併發肢體關節活動障礙,嚴重時會產生肢體內翻及屈曲攣縮畸形,最後出現關節病殘關節畸形。最常見的關節畸形是膝內翻,因為平時站立和走路時,都是腿外側肌肉用力,內側用不上力。因此腿部肌肉發育不勻稱,往往外側肌肉多,內側肌肉少。這樣,形成的腿部肌肉輪廓線就是彎曲的,給人的感覺就是骨頭彎曲了。還可以導致變形。
健康指導
1.急性期患者以休息為主,採取臥床舒適體位。但不要長時間固定同一種姿勢,更不要盲目地做反復屈伸膝關節、揉按髕骨、抖晃膝關節等運動。
2.病室適宜乾燥,陽光充足,不宜在寒冷季節或陰雨潮濕天氣外出活動。注意體溫、關節、汗出等情況變化,汗出多時應避風,勤換內衣。注意防風寒、防潮濕,出汗時切忌當風,被褥常洗常曬,保持乾燥清潔。窒內避免開太大冷氣。
3.日常生活與工作中,注意對膝關節的保健,多曬太陽,注意防寒濕,保暖,使膝關節得到很好的休息。勞逸結合,防止過度疲勞。
4.防止肥胖,適當運動及飲食調理。
5.膝骨性關節炎病程長、恢復慢,應保持積極的心情,以樂觀的人生態度對待疾病。
鞋與鞋墊, 手杖
舒適的鞋--穿著良好的鞋可以避震,減少關節所受的衝擊力
手杖--減少關節的負荷。
楔形鞋墊--改變下肢軸心,針對性治療膝內翻。
林達興
註冊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