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讚好【MEDcentra】FB 專頁!
(2023年8月21日)
頸椎病是中老年常見病、多發病,本病首先屬於頸椎退變性疾病,並與多種因素有密切關係。它起源於頸椎間盤的退變,頸椎間盤的退變本身就可以出現許多症狀和體征,加之合併椎管窄,有可能早期出現症狀,也可能暫時無症狀,但遇到誘因後,出現症狀。
甚麼是頸椎病?
由於頸椎間盤退變及其繼發性病理改變刺激或壓迫周圍組織結構(神經根、脊髓等),並出現相應臨床表現者,稱為頸椎病。
頸椎病是中老年常見病、多發病,本病首先屬於頸椎退變性疾病,並與多種因素有密切關係。它起源於頸椎間盤的退變,頸椎間盤的退變本身就可以出現許多症狀和體征,加之合併椎管窄,有可能早期出現症狀,也可能暫時無症狀,但遇到誘因後,出現症狀。
大多數患者在頸椎原發性退變的基礎上產生一系列繼發性改變。這些繼發性改變包括器質性改變和動力性異常。器質性改變有髓核突出和脫出、韌帶骨膜下血腫、骨刺形成和繼發性椎管狹窄等。
頸椎病有甚麼成因?
慢性勞損
慢性勞損是指超過正常生理活動範圍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值的各種超限活動所引起的損傷。但它明顯有別於意外創傷,而是一種長期的超限負荷。常見的慢性勞損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 日常生活習慣不良:長時間低頭玩麻將、打撲克、長時間看電視,尤其是躺在床上高枕而臥都是不良習慣。以上習慣的共同特徵是頸椎長時間處於屈曲狀態,頸後肌肉及韌帶組織超負荷,容易引起勞損。
- 工作姿勢不良:從事電腦、顯微鏡、財務、雕刻、刺繡等工作人員的亦需長時間低頭工作。在屈頸狀態下,椎間盤壓力大大高於正常體位。這種體位元元容易加速頸椎間盤的退變和頸部軟組織的勞損。
- 睡眠姿勢不良:主要原因是枕頭過高。在睡眠狀態下,長時間的不良體位使椎間盤內部受力不均,引發退變。其次,頸部肌肉和關節亦因此平衡失調,加速退變。
隱性創傷
主要為頭頸部的隱性外傷,頭頸部的外傷與頸椎病的發生和發展有明顯的關係。無明顯症狀的頸椎創傷往往被忽視,然而對頸椎退行性變卻可產生重要影響。臨床上許多頸椎病患者在病程中均曾有頸部外傷史或反復過度推拿史。
- 垂直壓縮暴力可造成頸椎生理前屈消失或弧度減小,受損節段椎間盤受力加大,加速頸椎退變。
- 暴力導致纖維環損傷,出現薄弱環節,為頸椎間盤突出打下基礎。
- 前縱韌帶撕裂造成頸椎不穩,日後逐漸加重,出現椎體後緣骨質增生,可加速受損節段。
頸部炎症
頸部存在急性和慢性感染時,炎症可直接刺激鄰近的肌肉和韌帶,致使韌帶退變鬆弛、肌張力減低,椎節內外平衡失調,破壞了其穩定性,加速和促進退變的發生和發展。
發育性椎管狹窄
臨床上經常可以看到,有些患者頸椎退變嚴重,骨贅增生明顯,但並無明顯症狀和體征,因為患者頸椎椎管矢狀徑較寬。椎管狹窄者在遭受外傷後容易損傷脊髓,甚至輕微的外傷也易於發病,且症狀嚴重。椎管大者則不僅不易發病,且症狀亦較輕。
先天性畸形
頸椎的先天性畸形對頸椎病發病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應力改變;二是神經血管的刺激和壓迫。
頸椎病的分型及症狀
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較為複雜。主要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難、頭暈、噁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心動過速及吞咽困難等。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與病變部位、組織受累程度及個體差異有一定關係。
頸型頸椎病
頸型頸椎病也稱局部型頸椎病,是指具有頭、肩、頸、臂的疼痛及相應的壓痛點,表現為頸項強直、疼痛,可有整個肩背部疼痛發僵,不能點頭、仰頭及轉頭,呈斜頸姿勢。
X線片上沒有椎間隙狹窄等明顯的退行性改變,但可以有頸椎生理曲線的改變,椎體間不穩定及輕度骨質增生等變化。
神經根型頸椎病
- 表現為頸痛和頸部發僵,常常是最早出現的症狀。有些患者還有肩部及肩胛骨內側緣疼痛。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症狀(上肢放射性麻木或疼痛),且範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
- 壓頭試驗或臂叢牽拉試驗陽性。
- 影像學所見與臨床表現相符合。
- 痛點封閉無顯效。
- 除外頸椎外病變如胸廓出口綜合征、腕管綜合征、肘管綜合征、肩周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為主的疾患。
脊髓型頸椎病
- 臨床上出現頸脊髓損害的表現。多數患者首先出現一側或兩側下肢麻木、沉重感,隨後逐漸出現行走困難,下肢肌肉發緊,隨後出現行走困難,嚴重者步態不穩、行走困難,雙腳有踩棉花感。部分患者可出現膀胱和直腸功能障礙。如排尿困難、尿頻、尿急等。
- X線片上顯示椎體後緣骨質增生、椎管狹窄。影像學證實存在脊髓壓迫。
- 除外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脊髓腫瘤、脊髓損傷、多發性末梢神經炎等。
椎動脈型頸椎病
- 發作性眩暈,看東西重影(複視)伴有眼震。有時伴隨噁心、嘔吐、耳鳴或聽力下降。這些症狀與頸部位置改變有關。可出現下肢突然無力摔倒,但意識清醒,多在頭頸處於某一處姿勢時發生。偶有肢體麻木、感覺異常。可出現一過性癱瘓或發作性昏迷。
- 旋頸試驗陽性。
- X線片顯示節段性不穩定或樞椎關節骨質增生。
- 手術前需行椎動脈造影或數字減影椎動脈造影(DSA)。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1)臨床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交感神經症狀。
(2)X線片頸椎有失穩或退變,椎動脈造影陰性。
食管壓迫型頸椎病
(1)最典型的症狀是吞咽困難,頸肩部疼痛、僵硬及及活動受限等,疼痛向上肢放射、手指麻木和頭暈等症狀。
(2)食管鋇劑:頸椎椎體前鳥嘴樣增生壓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難。
如何治療頸椎病?
非手術治療
- 保持良好的體位:糾正與改變工作中的不良體位,定期改變頭頸部體位,調整桌面(或工作臺)高度與傾斜度,改善與調整睡眠體位。
- 頸椎制動法:制動的目的是使頸部肌肉獲得充分休息,緩解因肌痙攣所致的疼痛;減少突出的椎間盤或骨贅對脊髓、神經根及椎動脈的刺激;減少頸椎間盤的勞損、延緩退變;頸椎術後的制動是為了使手術部位獲得外在穩定,有利於手術部位的早日恢復。常用的頸椎制動包括頸圍、頸托和支架三類。
- 頸椎牽引療法:頸椎牽引能限制頸椎活動,解除頸部肌肉痙攣,減輕神經根及突出物的充血水腫。通過牽引可增大椎間隙及椎間孔,減輕其對神經根的壓迫,也可減輕椎間盤的壓力,有利於已經突出的纖維組織消腫或回縮。後方小關節的嵌頓和錯位也可因牽引而得到糾正。目前牽引的器械較多,但大致分為三種方式,即坐式牽引、臥式牽引和攜帶式牽引。從生物力學的角度看,臥式牽引效果較好。
- 理療:理療是治療頸背痛的傳統方法,對多數患者有治療作用。其作用是增強局部的血液迴圈,緩解肌肉痙攣,從而使局部的疼痛和不適得以緩解。常用的頸部理療方法有離子導入療法、超短波、短波、石蠟療法等。
應用直流電導入各種中西藥,如醋、普魯卡因等,經臨床證明確實行之有效。電療法主要是深部電熱作用,但需不斷地調節。各種理療不可長期不間斷地應用,頸部肌肉長期充血反而可使症狀加重。14天為一個療程,每個療程結束後宜停1周後再行治療。
手術治療
頸椎前路手術、頸椎後路手術、前後路聯合手術等。
中醫治療疼痛辨治思路
中醫認為:肩頸疼痛,屬於太陽病表證、熱證。表虛者,用桂枝加葛根湯;表實者,用葛根湯。
屬於陽明病裡證、熱證。裡實者,可用葛根黃芩黃連湯。
手臂疼痛,麻木無力,《金匱要略》稱作“血痹”,屬於少陰病表證、寒證、虛證,用黃芪桂枝五物湯。